探秘“电波纪元”:无线电早期历史展在清华启幕,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电波纪元”特展,开启无线电奇妙之旅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年度特展“电波纪元——无线电技术早期历史展”的相关情况,包括展览的启幕时间、地点、展品内容、单元设置,以及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脉络和重要意义等。

在4月1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年度特展“电波纪元——无线电技术早期历史展”于蒙民伟人文楼盛大启幕。此次展览犹如一场穿越时空的科技之旅,通过128件珍贵的科学器物、别出心裁的艺术装置以及充满趣味的互动展项,以全景式的呈现方式,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无线电技术从最初的理论突破,一路发展到引发产业革命的辉煌征程。而且,展览还特别邀约了以无线电技术作为观念、工作方法和想象载体的当代艺术作品,为观众打开了新的对话窗口,激发大家对技术的多元想象。

据了解,本次展览是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原总编辑、知名无线电收藏家徐蜀先生携手精心策划的成果。展览共分设“抓住那束看不见的光”“听,石头在唱歌”“鸟枪换炮”“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浪潮”5个单元,还有一个别具特色的“永不消逝的想象力”特别单元。每个单元都像是无线电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精彩章节,等待着观众去探索。

从赫兹检测电磁波的实验装置,到会“唱歌”的矿石接收机,再到三极管和调频接收器,这些展品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完整地串起了无线电技术迭代的清晰脉络。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通过扫描展厅入口处的二维码,参与“电波密令”互动活动,这样就能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仿佛置身于无线电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探秘“电波纪元”:无线电早期历史展在清华启幕,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电波纪元”特展,开启无线电奇妙之旅

探秘“电波纪元”:无线电早期历史展在清华启幕,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电波纪元”特展,开启无线电奇妙之旅

在众多展品中,有一件马可尼式金属末检波器(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英国,20世纪初)格外引人注目。策展人王京介绍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那些先驱者们就像勇敢的开拓者,用火花与线圈开辟了新的领域,从而开启了无线电技术不断延伸的时代。”

探秘“电波纪元”:无线电早期历史展在清华启幕,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电波纪元”特展,开启无线电奇妙之旅

当观众走进展厅,展览开篇的一件诞生于19世纪90年代的布冉利式金属末检波器率先映入眼帘。这件检波器有着非凡的意义,“1890年,法国物理学家布冉利在重复赫兹实验时,从铁屑的细微变化中敏锐地获取了灵感,从而发明了这款检波器。它首次实现了电磁波接收,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秘“电波纪元”:无线电早期历史展在清华启幕,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电波纪元”特展,开启无线电奇妙之旅

矿石接收机(Ducretet公司,法国巴黎,1921年)也是展览中的亮点之一。三极管和超外差电路的发明更是无线电技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到了20世纪中期,无线电衍生的一系列技术如同繁茂的枝叶,不断开枝散叶,射电天文学、雷达、卫星导航、射频识别等应用或理论也陆续诞生,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探秘“电波纪元”:无线电早期历史展在清华启幕,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电波纪元”特展,开启无线电奇妙之旅

耳机扩音器套装(美国,20世纪20年代)也静静地陈列在展览现场。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杭敏在展览现场表示,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无线电技术推动了媒介的发展和传播的变革。“马可尼的金属末检测器让《泰晤士报》在1902年实现了跨大西洋新闻实时传送,这一创举重新定义了新闻时效性,让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指出,此次展览不仅仅是对无线电百年历程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多元力量共同构筑科学文化的生动实践。它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史,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力量。

据悉,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永久场馆预计2027年开放,展厅面积约6000平方米,它将成为我国首家综合类收藏型研究性科学博物馆,届时必将为更多的人带来丰富的科学体验。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电波纪元——无线电技术早期历史展”的相关情况,包括展览的启幕、展品、单元设置、无线电技术发展脉络等,还提及了无线电技术在新闻传播等方面的意义以及清华党委副书记对展览的评价,最后介绍了清华科学博物馆永久场馆的规划。此次展览为人们了解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也展现了科学文化的魅力和多元力量的融合。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958.html

(0)
甜雅mio甜雅mio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