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京港小学文化交流情谊绵长,京港校园交流:文化共融,情谊绽放

2025 年 4 月 1 日,香港沙田围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 120 余名师生到访北京市顺义区东风小学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校园参观、仪式活动、文艺表演、互赠礼物以及多门特色课程体验等内容,展现了京港两地在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在 2025 年 4 月 1 日这个充满意义的日子里,北京市顺义区东风小学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香港沙田围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的 120 余名师生,他们跨越山海,来到这里开展一场精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区教委办公室相关项目负责人以及东风小学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意义非凡的活动。

漫步在东风小学的校园里,春意正浓,仿佛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知识与文化的气息。“漫步校园春意浓,学海扬帆沐惠风”,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此时校园的美好氛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香港沙田围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的师生们在东风小学美丽的校园中悠然漫步。校园里,热情的红领巾讲解员们主动担当起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他们声情并茂地向来宾介绍着“六个东风”,即“红色东风、智慧东风、平安东风、法治东风、律动东风、知行东风”等丰富的校园文化。通过讲解员们的精彩讲解,来访师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东风小学的校园美景、独特的办学理念以及鲜明的办学特色。

跨越山海,京港小学文化交流情谊绵长,京港校园交流:文化共融,情谊绽放

“携手并肩同筑梦,欢颜共叙校情浓”,京港两地师生的交流活动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正式拉开了序幕。伴随着雄壮激昂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东风小学的操场上冉冉升起。师生们全体肃立,面向国旗行庄严的注目礼、队礼,那专注而崇敬的神情,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崇高敬意。

东风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王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王阔校长代表东风小学教育集团的全体师生,向远道而来的香港朋友们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他从“以研促教,共探教育本真”“以课为桥,共绘成长蓝图”“以文化心,共筑精神纽带”三个方面,深情讲述了两校以“教研共研、课程共融、文化共赏”为纽带,共同书写了一段段温暖而富有意义的合作篇章。王阔校长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通过今天的文化交流活动,能够进一步促进两地学生相互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师发展方面,共同探索教育新路径;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创新的追光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京港两校情谊的传承者。

跨越山海,京港小学文化交流情谊绵长,京港校园交流:文化共融,情谊绽放

“东风拂面,情谊绵长。”东风小学合唱团的同学们用一曲充满青春气息和力量感的《东风欢迎你》,唱响了对香港师生们的热烈欢迎!那悠扬的歌声,仿佛化作了温暖的春风,吹拂在每一位香港师生的心田。

跨越山海,京港小学文化交流情谊绵长,京港校园交流:文化共融,情谊绽放

“清风拂柳亿从前,明光初照意悠然。感怀节序催人事,事往情牵又一年。”东风小学戏剧社团的同学们用精彩的艺术表演,重现了《深海誓言——致敬黄旭华》的赤子丹心。他们生动的演绎,带两地师生穿越时空,走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的深海人生。黄旭华院士的爱国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是中华儿女的楷模。这份精神激励着京港两校的学生砥砺前行,涵养家国情怀。

“千年丝路驼铃远,今朝京港共翩跹。”同学们在舞蹈《丝绸之路》中,用优美的舞姿共绘“美美与共”的壮丽画卷!他们灵动的身影,仿佛带领大家穿越回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这场精彩的表演,不仅增进了两地学生对文化之间的了解,更促进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交融的华章暂歇,而情谊的篇章永续。此刻,京港师生们以信物传情,让这份同心之礼跨越山海,见证永恒。正所谓“礼轻情意重,千里送同心”,东风小学与香港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互赠了珍贵的礼物。东风小学副校长吴楠、教师代表王拥军老师共同向香港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赠送了国画作品《盛世花开》,这幅画作寓意着两校同心携手,文化共融。希望以笔墨为桥,让友谊如繁花常艳,共同传承中华文化之脉,一同奔赴时代新程。香港沙田围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陈副校长则向东风小学赠送了“感谢状”、学校《文化传承新一代、启迪思维创未来》学习主题手册和沙湖环保棋,希望两地学子能够增强文化交融,做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跨越山海,京港小学文化交流情谊绵长,京港校园交流:文化共融,情谊绽放

“同上‘京’彩课悠长,共赏文华满堂芳”,接下来的课程体验环节,更是让两地师生沉浸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中。

曾宪实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知行学堂,以诗词会友。在诗词体验课堂上,曾老师仿佛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诗词之旅。他们在诗词飞花令的游戏中尽情比拼,领略了名家名篇的独特风采。在东风小学云起诗社深入浅出的讲解之后,两地同学仿佛被赋予了灵感,化身小诗人。他们发挥着奇妙的想象,蕴藉着丰富的感情,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同学们将自己的诗作誊写在精美的书签上,然后相互交换,那小小的书签,承载着最美好的友谊。

跨越山海,京港小学文化交流情谊绵长,京港校园交流:文化共融,情谊绽放

“指尖缠金丝,心尖缀靛蓝。”何佳遥老师的非遗掐丝珐琅工艺体验课程,从来不是简单的单向技艺传递,而是无数个“此刻”的掌心温度。两地学生在时光里共同织就了一幅璀璨长卷,就像那些细如发丝的铜丝,单根易折,却在千万次缠绕中,成就了永不褪色的文明密码。

王拥军老师以笔墨为桥,引导两地学生绘就京港文化交流新画卷。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水墨丹青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符号。当京港两校少年共同执笔,浸润于水墨世界时,这场跨越地域的艺术体验便超越了技法学习,成为了文化认同的深度对话、情感共鸣的生动实践,以及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创新探索。

在宋秋颖老师的专业教室内,面团不再是简单的材料,而是传统文化与自然观察的载体。宋老师用指尖的魔法,让每一株面塑植物都成为活态传承的主角。两地师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非遗面塑在当代课堂上的呼吸与生长。

京剧,这门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于一体的“国粹”艺术,不仅是中华美学的集大成者,更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价值观念。李泽斌老师带领京港两地少年共同踏入京剧的世界,从服饰妆容解读到水袖翻飞,从戏文解读到身段研习,这场沉浸式体验成为了跨越地域的文化寻根、技艺对话与心灵共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筑牢了共同的精神纽带。

小木工教室里传来阵阵木屑清香,京港两校学生在王智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了学校吉祥物“东小智”的木雕创作。这场充满创意与温情的劳动实践课,不仅让传统木工技艺焕发新生,更让两地青少年在协作中加深了解、缔结友谊。

横竖撇捺间,京港学子共书文化同心圆。朱春燕老师指导两地少年共同执起毛笔,在团扇上挥毫落墨。从临习经典碑帖到创作个性书作,这场跨越地域的笔墨对话,成为了文化根脉的深度溯源、技艺传承的生动实践,以及心灵相通的情感纽带。

京港两校学生在任玉伶老师的引导下,以一根绳子沟通两地情谊。在编织中国结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学习,增强了双方的交流互通能力。小绳结手脑并用,左压右挑,既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更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张金玲老师带领两校学生制作校园文创书灯,她指导学生围绕书灯的结构、书灯的制作步骤两方面进行深入体验和探究。课上,首先让孩子们充分体验交流书页的折叠方法,组织京港两校学生通过分享折叠技巧,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折纸的魅力,发现折纸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其次,将校园文化用书法、衍纸、绘画等手法设计制作成书灯封面;最后,合作组装成为一本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书灯,并作为礼物赠送给对方。

陈建老师为京港两校学生共同上了一节“重走西游取经路,解码经典与文化之旅”的整本书阅读课。孩子们在陈老师的带领下解码西游记中的数字文化,做西游立体书,表演经典情节,闯关取得通关文牒。两地孩子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博大精深。

东风小学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京港两地学校互访交流活动。以“广泛交往拓维度、全面交流聚智慧、深度交融促共生”为愿景,以“共研、共学、共创”为纽带,让教师教研成为思想共振的引擎,让课程共建成为文化互鉴的桥梁,让师生交流成为心灵相通的纽带。

本文详细记录了 2025 年 4 月 1 日香港沙田围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师生到东风小学进行文化交流的活动。活动涵盖了校园参观、仪式、文艺表演、互赠礼物和特色课程体验等环节,充分展示了京港两地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两地师生的相互了解和情谊,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东风小学还表示将进一步推动两地学校的交流合作。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221.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