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果链龙头蓝思科技,介绍其拟赴港IPO的情况,分析了其选择此时上市的战略意义。同时回顾了蓝思科技过去过度依赖苹果的困境,以及业务调整后的业绩复苏。还讲述了蓝思科技创始人周群飞从打工妹到女首富的传奇经历,最后阐述了蓝思科技在多领域的“突围”举措及未来发展前景。
果链领域的龙头企业蓝思科技,正积极冲刺港股IPO。
近期,蓝思科技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宣布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一决策在当下有着明显的战略意义。从行业大环境来看,随着国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对于头部的制造业企业而言,开启全球化战略已成为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侃见财经也持有相同观点。蓝思科技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港股IPO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实际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蓝思科技因过度依赖苹果而饱受市场诟病。特别是前两年,全球电子消费市场陷入疲软状态,蓝思科技的业绩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蓝思科技主动对业务板块进行了调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苹果的依赖。尽管从长远角度看,客户集中度较高并非好事,但在企业处于低谷时期,较高的客户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从蓝思科技的客户分布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末,其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总额达到452.82亿元,占到了营业收入的83.10%。其中,苹果依然是第一大客户,销售额为315.12亿元,占总营收的57.83%。
不过,背靠苹果也让蓝思科技的业绩从2023年开始逐渐复苏。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3年,蓝思科技的营收分别为466.99亿元、544.9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48亿元、30.21亿元。
根据其此前披露的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62.28亿元,同比增长36.74%;实现净利润23.71亿元,同比增长43.74%。
在股价方面,蓝思科技自2023年开始回暖后,已连续三年上涨。2023年至今,其涨幅分别为28.61%、69.77%、19.36%。
受股价上涨的影响,蓝思科技实际控制人周群飞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根据胡润2024年百富榜显示,周群飞、郑俊龙夫妇以635亿元身价位列第56位,其财富相比2023年的455亿元增长了180亿元。
说起周群飞,她有着一段堪称传奇的人生经历。从初中辍学的打工妹,到年轻的女厂长,再到上市公司总裁,周群飞用40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周群飞的成功,既得益于时代的机遇,也离不开她个人的不懈努力。由于母亲早逝,父亲又因意外双目失明,周群飞和当时很多农村女孩子一样,初中还没读完就被迫辍学。
15岁时,在周群飞的央求下,回湖南探亲的舅舅带着她来到了广东韶关。在韶关生活了三四年后,周群飞又来到了深圳。当时她在深大附近租了间房子,开启了白天打工、晚上上课的充实生活。她报了多个培训班,包括会计、电脑、B牌驾照、报关证,甚至消防安全主任培训,不管这些技能是否用得上,她都愿意去学习,只为多一技傍身,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打算。
来到深圳后,周群飞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手表玻璃工厂打工。她勤劳肯干,且善于钻研,很快就掌握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当时工厂的厂长离职,周群飞看到了机会,便主动找到老板,诚恳地表示:“公司的手艺我都懂了,我现在还很年轻,非常需要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如果我亏了您的钱,我就一辈子给您打工;如果我赚了,工资随便您给。”
得到老板的信任后,周群飞从印刷厂的一个部门主管升级成为统管全厂的负责人。在建厂和管理的过程中,她亲力亲为,处理每一个细节,包括建厂、布线、报关和备案等。
三年后,工厂逐渐发展壮大,有了一定的规模。然而,安于现状的老板和周群飞的管理理念产生了分歧,于是她选择了离职。
1993年,周群飞带着哥哥、嫂子、姐姐、姐夫以及两个堂姐妹踏上了创业之路,而最初的启动资金仅仅是她打工赚来的2万多港币。
周群飞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创业初期她并没有太大的抱负,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做得更完美一些。
1997年,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周群飞的家庭作坊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原本就回收艰难的货款变得更加难以收回。“付不起加工费,他们就把一些旧设备折价给我。”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转,她只能被动接受。
她把设备拉回来,进行整修翻新。为了获取零件,她去香港的旺角购买轴承、波条,靠一个双肩包背回来。这样艰苦的日子,周群飞坚持了好几年。
2000年,周群飞的工厂在行业内已小有名气,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必须进行转型,而手机产业的兴起为她提供了机会。
后来,周群飞回忆称:“2003年第一家国际手机品牌找到了我。他们问我一个问题:如果这产品破了,玻璃割到我们的总统、割到哪个明星,你们赔得起吗?”
为了得到客户的信任,周群飞三天三夜没离开工厂车间,通过离子交换法对原材料进行各种实验,尝试不同的时间、温度、浓度,最终找到了最适合的加工参数。凭借着这份执拗和多年一线生产的经验,周群飞终于成功达到了客户设置的标准。
2003年,周群飞顺势创立了蓝思科技。
蓝思科技成立后,她尝试将不易变形、耐高温的手表玻璃工艺运用到手机面板生产上。就这样,她一步步打开了手机市场,并与摩托罗拉展开了深度合作。
在手机行业的深耕,让周群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让她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2007年,苹果的iPhone问世,这一划时代的产品改变了周群飞的命运。当时,苹果希望凭借其多点触控技术改写智能手机行业,但之前合作的客户都无法完成这项任务。后来,苹果找到了已积累了大量专利、设备和技术,且CNC雕刻技术独步全球的蓝思科技。双方一拍即合,蓝思科技成功解决了苹果的屏幕技术问题,成为其屏幕供应商,直至今日。
为了满足苹果后续的产能要求,周群飞甚至主动离开深圳,来到湖南浏阳进行大手笔投资建厂。凭借着为苹果供货,蓝思科技一路高歌猛进。
2015年,蓝思科技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同年,周群飞以500亿元身价成为中国女首富,她也获得了“全球手机玻璃女王”的称号。
然而,背靠苹果既是蓝思科技的靠山,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阻碍。
2016年,苹果罕见地出现了营收和净利双降的情况,蓝思科技的业绩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此后两年,由于苹果销量继续下滑,蓝思科技的业绩继续大跌。2018年,蓝思科技股价跌幅超过了71%。
为了摆脱公司对苹果的严重依赖,蓝思科技借助各大手机品牌对3D玻璃的需求,加深了与小米以及华为的合作。到了2019年一季度,华为甚至一度取代苹果,成为蓝思科技最大客户。
与此同时,蓝思科技还将业务拓展到了汽车市场,为汽车厂商提供中控屏、外观装饰件等材料。如今,蓝思科技已是特斯拉、小米等新能源汽车巨头和新秀的一级核心供应商,其相关业务年营收也已增长至2023年的近50亿元。
除了在汽车领域的“突围”,蓝思科技在机器人以及AI眼镜领域同样表现出色。今年1月23日,蓝思科技公告称,公司已与智元机器人合作,批量交付灵犀X1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并深度参与灵犀X1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生产组装与测试控制。
据悉,这是蓝思科技首次在公告中提及与智元机器人合作。市场机构预计,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到2035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蓝思科技已经自主研发和量产了AOI视觉检测机器人、无人搬运机器人、智能复合机器人等。
2月22日,头部AI眼镜企业Rokid宣布与蓝思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动AI眼镜产业链的技术革新与商业突破,同时双方已在资本层面开展合作,包括但不限于股权投资、合作基金等。
有分析认为,此次合作不仅标志着AI眼镜从单点技术创新迈向全链条生态构建,更为2025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爆发式增长提供了核心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中期,蓝思科技“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营收超过14亿元,营收占比达到了4.97%,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在业绩的驱动下,蓝思科技的股价持续回暖,目前其市值已经突破1300亿。而此次蓝思科技宣布启动港股IPO,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蓝思科技冲刺H股,旨在进行全球化布局。赴港股上市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加速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实现海外客户需求的匹配以及做好快速响应,公司此举有望进一步增强自身在全球的竞争力。
该券商认为,蓝思科技在人形机器人、折叠屏等新的AI终端研发生产能力,是公司在传统消费电子的技术与经验的复用,其在精度、效率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有较强优势,有助于打开成长的天花板。蓝思科技还是国内消费电子玻璃盖板龙头,以组装业务为抓手,拓展上游玻璃、金属结构件及模组产品,深度参与新的AI终端,因此,民生证券维持蓝思科技“推荐”评级。
本文详细介绍了蓝思科技冲刺港股IPO的情况,分析了其战略意义。回顾了蓝思科技过去依赖苹果的困境与业务调整后的业绩复苏,讲述了创始人周群飞的传奇经历。同时阐述了蓝思科技在汽车、机器人、AI眼镜等多领域的“突围”举措,展现了其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在业绩回暖、股价上升的背景下,港股IPO有望助力蓝思科技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