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展开,介绍了江苏在碳排放监测和碳足迹管理方面的实践成果,包括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监控系统、电力行业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以及“智慧碳足迹”管理平台等,同时指出碳足迹管理向多行业拓展,强调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后续探索方向。
推动经济社会朝着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是达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并且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那么,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该如何进行监控?碳足迹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管理呢?目前,一些地方和重点行业已经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并且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成效。
当我们走进位于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的江苏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监控中心时,会看到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江苏省火力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实时平均浓度。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副总经理孙虹介绍道:“我们自主开发建设的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监控系统,覆盖了全省292家电厂、670台机组,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得益于该系统的建立,截至2024年底,江苏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这3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在10年的时间里分别下降了80%、60%和86%。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建立行业领域碳排放监测预警机制,这就需要进一步摸清重点行业领域的碳排放底数以及减排潜力。在成功实现大气污染物实时监测之后,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又建设了国内首个电力行业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为碳排放监测预警机制的落地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该公司专家、江苏省电力行业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孙栓柱表示:“系统已在10家电厂、18台机组进行试点,将碳排放核算时间缩短至分钟级别,核算对象也细化到了发电机组。”
未来,一旦该系统全面推广开来,不仅有助于相关部门掌控江苏省近五成的碳排放量,还能够将相关的技术经验复制推广到钢铁、水泥等其他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这将为推动分时分区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精细化计算,加快构建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以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较于实现碳排放的实时精准监测,做好全流程的碳足迹管理则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所谓碳足迹,指的是由个人、组织、事件或产品直接和间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常以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产品碳足迹则是指一种产品从生产、流通、消费乃至废气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碳排放。通过明确产品碳足迹的核算系统边界,可以协助消费者与生产者对产品生命周期内各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量化。
位于江苏苏州的新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使用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研发的“智慧碳足迹”管理平台,对新一批次的卷帘控制器进行产品碳足迹的实时核算。
这一平台是江苏省首个能够实现对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时碳排放进行量化分析的碳管理平台。它通过企业生产运营系统,自动获取各环节的原材料、产能效率等信息,以及电表、天然气表显示的能耗情况。然后,基于产品碳足迹智能模型,对产品所涉及的原材料、生产、运输、使用等全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碳排放当量折算,进而形成每个批次产品的碳足迹账本。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碳资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海舟说:“平台接入用能数据后,可精细化计量企业生产和非生产环节的能耗量,实现对单个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核算,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多了一份筹码。”
碳足迹管理正在不断向更多的行业拓展。浙江绍兴先后发布了化纤面料、棉面料和丝绸面料等系列碳足迹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打造了纺织产品碳足迹管理平台,实现了产品全流程、全周期、全覆盖的碳足迹核算。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上涉及产品碳足迹的贸易政策频繁出台,这给我国产品出口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加快推进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编制和数据核算,摸清产品碳排放的“家底”,是加快构建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
专家表示,建立科学的核算方法,系统掌握碳排放的总体情况,将为统筹有序做好“双碳”工作、提高企业的低碳竞争力和贸易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基础保障。不过,如何在丰富庞杂的碳排放场景中,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特点、满足“双碳”工作需要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还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同时,要加强成果应用,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碳排放核算成果,稳妥有序地做好国内碳排放现状分析、达峰形势预测等工作,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江苏在碳排放监测和碳足迹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包括火力发电节能减排监控系统、电力行业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以及“智慧碳足迹”管理平台等,还提及浙江绍兴在纺织行业的碳足迹管理成果。强调了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我国应对国际挑战、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构建适合国情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仍需持续探索。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