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写作是一种对话:李洱《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新书分享会”展开,详细介绍了分享会的情况,包括作者李洱以及评论家张清华、作家梁鸿对写作的看法和对这本书的解读,还提及了李洱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
在3月16日这一天,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写作是一种对话:李洱《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新书分享会”在北京盛大举办。活动现场可谓是星光熠熠,本书的作者李洱,身为知名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的张清华,以及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等众多大咖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深入且富有意义的关于写作的对话。他们将目光紧紧聚焦于当代文学创作,深入剖析、解读同代人的创作奥秘。
李洱:写作是对话,表达真实诉求
李洱首先谈到了本场活动的核心主题——“写作是一种对话”。他坚定地认为,对话在当代文学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李洱进一步解释道:“在中国独特的语境中,无论是小说写作,还是关于文学的阐释,一旦从对话的角度出发,就会展现出一种与西方语境截然不同的现实意义。”而当提及文学批评的写作时,李洱表现得十分谦逊,他说:“我从来不敢自诩为批评家,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学者、批评家,需要经过非常系统且专业的训练。我所做的,仅仅是把自己内心一些比较真实的想法写出来,表达我对中国文学的一些期望和诉求。”
张清华:李洱在文学批评中“超高空飞行”
张清华与李洱早在1990年代就已相识相知,有着深厚的情谊。张清华在分享会上评价道:“这本书的名字叫‘超低空飞行’,但我在书中却看到了一种‘超高空飞行’的视野和格局。作为批评家,我们日常的工作就是在文学现场处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然而,优秀的批评家不会仅仅满足于处理眼前的事务,他们还会站在‘万米的高空’,以更广阔、更深远的视角,将当下的文学场域融入到人类的精神历史和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去考量。李洱在这本书中,轻松自如地就完成了这项看似艰难的工作。”
梁鸿:感受李洱的有趣与温柔
梁鸿表示,《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作为一部随笔集,非常出色地展现出了李洱“有趣”的一面。她感慨道:“真正拥有趣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洱的小说呈现出他严肃的灵魂,而他的随笔则展现出他有趣的灵魂。读他的小说可能需要读者做好充分的知识和心理准备,但这本书却可以随时拿起来就读。书中描写了很多人,李洱的表达方式看似信手拈来,但读者却能从中感受到他对他人细致入微的观察。他能够通过描绘讲述对象一个不经意、自然的举动,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人的灵魂状态。”
在分享过程中,李洱还谈及了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与阿尔蒂尔·兰波的诗歌《奥菲利娅》的创作过程,并将其延伸到自己创作《超低空飞行》的经历。他说:“我在对文学进行考察时,会尝试把作品置于一个更宽广的谱系中,去深入考察、衡量它的价值,探究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差异,以及同一个人不同作品之间写作经验的差异。这也意味着我在写这类文章时会面临诸多困难,但我始终希望能够写出我对当代文学的真实看法。”
梁鸿还认为,在《超低空飞行》中,李洱展现出了作为普通人温柔的一面。比如他描写史铁生、张洁、何向阳等作家的文字,十分感人。梁鸿说:“在小说创作中,李洱给人的印象是严肃的,但在这本书里他却变得温柔,甚至带着一丝忧郁。一个真正善于思考的人往往会有忧郁的一面。他在书中提到的很多人我们都很熟悉,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李洱对他笔下每个人的温柔,甚至可以说,能感受到他的爱。他为他所书写的人塑造了一个个非常鲜活的形象,这是我读这本书时最强烈的感受。”
本次李洱《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新书分享会,通过李洱、张清华、梁鸿等人的交流探讨,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到写作作为一种对话的重要意义,也看到了李洱在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独特见解和魅力。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严肃的思考,也蕴含着有趣的灵魂和温柔的情感,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