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高新园“黑油站”曝光,监管漏洞引深思,“黑油站”现身南山,基层治理如何走出“灯下黑”?

南方都市报对南山高新园北区“黑油站”问题的报道展开,介绍了深圳在成品油监管方面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析了“黑油站”存在的根源在于监管缺乏有效协同,指出“灯下黑”现象为辖区治理敲响警钟,并强调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责任,最后提出该事件反映出基层治理的不足值得深思。

近日,南方都市报持续关注南山高新园北区“黑油站”问题,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报道。其中,《深调查|设备简陋、操作违规,南山高新园北区疑现“黑油站”》和《深调查|多部门查处南山高新园区“黑油站”,查扣油品6吨》等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南山高新园“黑油站”曝光,监管漏洞引深思,“黑油站”现身南山,基层治理如何走出“灯下黑”?

自2023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成品油监督管理条例》公布并施行以来,各职能部门在成品油市场监管中的角色和责任得以明确。具体来看,商务部门主要负责成品油分销体系建设以及实施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市场监管部门着重于成品油质量监督和计量管理,依法查处成品油非法生产、经营等行为;市交通运输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则负责成品油经营活动的安全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成品油经营、使用活动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此外,各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委会)承担着辖区成品油管理的职责,需要加强成品油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非法成品油整治联防联控机制,统筹配置执法资源,并组织开展监督管理活动。而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海洋渔业、住房和建设、水务、城管和综合执法、气象、税务、海关、海事、海警等部门也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成品油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然而,从本质上来说,成品油市场非法经营等活动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源在于监管存在漏洞和空白。虽然多个职能部门都有各自明确的职责,但缺乏有效的协同配合,导致监管出现了“九龙治水”却又“各管一段”的局面。就拿此次南山高新园北区“黑油站”事件来说,油罐车虽具备相关运输许可,但长期停放在园区内,交管部门难以通过常规的路面检查发现问题;涉事公司以“物业管理”的名义掩盖违规存储和使用成品油的行为,也成功规避了城市综合执法的常态化巡查。如果各职能部门仅仅按照职责“各扫门前雪”,很容易遗漏关键线索。

南山高新园“黑油站”曝光,监管漏洞引深思,“黑油站”现身南山,基层治理如何走出“灯下黑”?

事实上,“灯下黑”现象在社会治理中并不少见。一些本应在监管视野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却在眼皮底下长期存在,这无疑为辖区治理敲响了警钟。

街道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对辖区内的各类经营场所负有定期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的责任。街道不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巡查计划,还要对一些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经营的区域进行重点排查。同时,要加强对巡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确保巡查工作能够真正发现问题。

南山高新园“黑油站”曝光,监管漏洞引深思,“黑油站”现身南山,基层治理如何走出“灯下黑”?

南山高新园北区惊现“黑油站”这一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既反映出非法成品油经营活动得以存在的“生存土壤”,也折射出基层治理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如何深化基层治理,防止“灯下黑”现象的发生,值得相关单位深入思考。

本文通过南山高新园北区“黑油站”事件,揭示了成品油市场监管中因各职能部门缺乏协同导致的监管漏洞,以及基层治理存在的“灯下黑”问题。强调了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责任,呼吁相关单位重视并深化基层治理,以杜绝类似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69.html

(0)
行云乐易行云乐易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