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您走进北京杂技团出品的音乐剧《扶摇直上》,揭秘其创作背后的故事,包括独特的剧情、演员的表演方式,以及杂技与音乐剧跨界融合的创新尝试。
杂技与音乐剧,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当它们跨界融合在一起,究竟会擦出怎样绚烂的火花呢?而诞生于老北京天桥的北京杂技团,又为何会选择推出音乐剧这一新颖的艺术形式呢?
据悉,4月3日至10日,北京杂技团精心出品的音乐剧《扶摇直上》将在北京天桥演艺区·万胜剧场迎来首轮精彩演出。近日,该剧导演李佳轩接受了独家专访,为我们剧透了这部新剧背后鲜为人知的创作故事。
画面中,李佳轩(中)正在专注地给两位演员说戏。
舞狮杂技贯穿故事
音乐剧《扶摇直上》的故事以青狮杂技团为核心展开。曾经,青狮杂技团凭借着精湛的舞狮绝技名震四方,然而在当代社会,杂技团却面临着经营艰难的困境,演员们也逐渐变得懈怠。年轻的团长阿姜顶着巨大的压力,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振兴杂技团,但一直都不见起色。就在这时,另一个杂技团的艺术总监大勇,带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来到了青狮杂技团……
李佳轩介绍说,《扶摇直上》的故事充满了波折。“男女主角最终有没有成功把这个杂技团振兴起来,我们给观众留了一个悬念。但重要的是,他们把原本一盘散沙的团员们重新凝聚了起来。”他表示,这部剧想要和观众分享的是,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自怨自艾,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带着大家冲破困境。
既然是讲杂技团的故事,剧中自然少不了大量精彩的杂技元素。极具观赏性的舞狮杂技贯穿了整个故事主线,除此之外,草帽、空竹、球技、绸吊、跳圈等杂技表演也将轮番上阵,让观众大饱眼福。“在音乐剧中使用杂技,一定要让杂技语汇和剧情完美契合,同时也得和人物设置相契合。”李佳轩透露,剧中的女主角被设定为绸吊演员,因为绸吊具有极强的力量感,能够给观众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
音乐剧演员学杂技
当一部音乐剧要融合杂技元素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是让杂技演员学唱歌,还是让音乐剧演员练杂技呢?“专业杂技表演难度非常高,只有专业演员才能保证演出效果,于是我们把影视作品里替身的概念运用到了戏剧舞台上。”李佳轩说道。
在剧中,饰演同一个角色的音乐剧演员和杂技演员会穿着相同的服装,拥有同样的造型。“通过场景或光的转换,两位演员在场上完成调换,我们会通过巧妙的调度和设计,让观众意识不到舞台上已经完成了换人。”李佳轩透露。
不过,音乐剧演员还是学习了大量的杂技表演。青狮杂技团的绝技是舞狮,音乐剧演员也认真学习了这项技艺。舞狮需要两人搭档,在音乐剧中是一男一女搭配。“狮头的女演员要站在狮尾男演员的腿上,不仅要站得稳,还得把20斤重的狮头举起来做动作,这非常具有挑战性。”
此外,《扶摇直上》全剧包含23首歌曲,如此大的歌曲数目对演员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该剧音乐将以摇滚乐为基调,生动地描绘出阿姜等角色在逆境中生长的心路历程。
跨界拓展杂技表现力
为什么要把杂技团的故事做成音乐剧呢?这其实正是北京杂技团不断面向市场、积极转变创作思路的一个写照。
1957年诞生于天桥的北京杂技团是北京市非遗项目“天桥杂耍”的传承保护单位,它不仅赓续着新中国现代杂技的起源——天桥杂技的文脉,还一直在尝试创新杂技的戏剧表达。近几年,北京杂技团推出过《春望——小萝卜头》《永定山河》等杂技剧,运用杂技技巧来讲述故事。今年,北京杂技团将创作视野跨界锁定在了音乐剧上。
“之前两次杂技剧的尝试,已经让相当一部分观众认识到了北京杂技团的杂技,现在的杂技艺术早已不只是当年大家以为的杂耍。”李佳轩正是和北京杂技团合作创排《春望——小萝卜头》《永定山河》的导演,这次再次合作音乐剧,他希望能够进一步拓展杂技艺术的表现力。
“杂技也有非常强的戏剧语汇和叙事能力,它不仅能像舞蹈一样用肢体叙事,还能利用高空动作,形成更多的维度,这也非常适合现代剧场的艺术表达。”在他看来,开发杂技在剧场艺术中的运用,不仅有趣还非常有意义。
本文围绕北京杂技团出品的音乐剧《扶摇直上》展开,介绍了该剧的剧情、演员表演方式以及杂技与音乐剧跨界融合的尝试。《扶摇直上》以青狮杂技团为故事背景,用舞狮等杂技贯穿剧情,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为实现杂技与音乐剧的融合,采用替身概念并让音乐剧演员学习杂技。北京杂技团此举是为拓展杂技表现力,创新杂技的戏剧表达。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