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三大运营商2024年度财报及2025年算力投资计划,揭示了在传统通信业务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运营商集体向AI算力要增量的战略转向,详细阐述了AI业务收入情况、算力投资布局以及背后的多重驱动因素。
在当今时代,传统通信业务的增长步伐逐渐放缓。然而,三大运营商在2024年度财报中,却不约而同地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算力投资已然成为新一轮战略押注的核心战场。
截至3月25日,三大运营商纷纷披露了2025年算力投资计划。
中国电信方面,计划2025年资本开支达836亿元。其中,初步安排的算力投资同比增长将超过20%,并且明确表示“不设限”,会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中国移动宣布,2025年将投入373亿元用于布局算力,这一投入占资本开支的25%。同时,对推理资源投资“不设上限”,展现出其在算力领域的决心。
中国联通计划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为550亿元,其中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8%,也在积极加大对算力的投入。
这场数字基建的投资热潮,清晰地折射出运营商集体向AI算力要增量的战略转向,而在这背后,实则隐藏着更为深远的图谋。
AI收入起势
翻开三大运营商的财报,可以看到“智能+”业务正成为十分亮眼的增长极。
电信方面,中国电信2024财年智能收入达到89亿元,同比增长195.7%。其深入开展“AI+”行动,完成了“1+1+1+M+N”人工智能总体布局。星辰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底座,实现了语义、语音、视觉能力的全覆盖,并且进行了多尺寸开源。此外,还推出了业界首个支持中文、英文及50种方言自由混说的大模型和基于知识的视图万物布控大模型。在报告期内,实现了智能体、行业解决方案等AI原生应用以及AI手机、AI云计算机等10余款AI标准化产品,推出50余个行业大模型,服务超1万家行业客户,广泛应用于基层治理、政务智慧客服、旅游导览等领域。
2024年,中国移动的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2788亿元(注:三大运营商业务归口标准不统一),占通信服务收入比例攀升至31.3%,较上年提升1.9个百分点。个人、家庭、政企、新兴市场数字化收入全面增长。其中,“AI+”应用创新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推出24款AI+产品、39个AI DICT应用,加速向智能服务全面升级。在政企市场,形成超百个覆盖央企国企、高等院校、行业龙头企业的AI DICT示范标杆,成功签约项目超500个。在公众市场,“AI化产品”客户合计达到1.9亿户,还发布了中国移动AI智能助理灵犀智能体。
据中国联通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其算网数智业务收入为824.9亿元,同比增长9.6%,占服务收入的24.0%。
云业务作为算力服务的核心载体,也成为运营商的重要业务曲线。中国移动云收入从2019年的19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004亿元,2024年同比上年增长20.4%,五年增长53倍;中国电信天翼云2024年收入为1139亿元,同比增长17.1%,其打造的“息壤”智算平台已完成DeepSeek模型全栈国产化适配;中国联通云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7.1%至686亿元,支撑起300多个训推一体算力池的运营。
商业模式的质变正在悄然发生,AI技术对传统业务的赋能效应也开始逐渐显现。中国电信提出了“AI for Network”,利用AI技术赋能网络价值提升。积极探索网络智能内生,试点部署无线网、核心网和城域网的智能网元,构建业务质量实时感知和应用级分析能力,实现用户和应用的智能识别和精细管控。移动和联通方面,也在以AI升级服务能力,在网络运维革命、用户体验跃迁、能耗效率突破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收获。
押注算力棋局
算力投资的军备竞赛将在2025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中国移动已经公布的计划中,2025年其智算规模将从29.2EFLOPS提升至34EFLOPS(注:EFLOPS为每秒浮点运算次数,是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一种单位)。为此,中国移动将投入373亿元,与2024年算力领域371亿元的投资额基本持平。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移动的资本开支计划整体是有所下降的,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约1512亿元,比2024年下降128亿元。在整体开支收缩的背景下,依然维持算力投资的高投入,其决心可见一斑。
中国移动首席执行官何飚强调:“推理资源投资不设上限,确保算力市场优势。”公司同步推进“双轨布局”——以高精度智算满足大模型训练需求,以弹性推理资源应对市场波动,目标覆盖“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
中国电信则凭借“息壤”平台构建算力生态。2024年,其智能算力达到35EFLOPS,接入50家算力合作伙伴后总规模达到62EFLOPS,位居中国算力互联调度市场第一。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中国电信2025年资本开支为836亿元,其中初步安排算力投资增长超过20%,但是“不设限”,会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情况灵活调整。
“中国电信五、六年以前就确定了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大投入。”柯瑞文透露,电信方面认为,AI不仅是方向,更是现实,将积极把握行业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持续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2024财年末,中国联通智算规模超过17EFLOPS。中国联通预计,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为550亿元左右,较去年小幅下滑,但是,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8%。联通方面强调,为人工智能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专项作了特别预算安排。
业绩会上,针对AI方面的布局,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表示,AI浪潮,机会显著,影响深远,是中国联通从通信运营公司向科技服务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中国联通必须拥抱。他透露,中国联通将在基础设施、数据集、大模型、智能体、AI安全五大方面发力。其中在大模型方面,他表示,中国联通会推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融合发展。
电信战略分析师杨光认为,三大巨头押注算力的战略考量,出于国家战略与商业破局的双重驱动。
自“东数西算”工程深入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提上日程之后,三大运营商在一体化算力网整体的布局和竞争便开始加速。
“算力网络一体化被提升至国家基础设施层面,运营商需要通过大规模投资抢占枢纽节点,巩固‘数字基建国家队’地位。实际上,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好这件事。”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网大厂云计算业务负责人透露。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大爆发,AI算力进入指数级增长阶段。AI大模型训练、自动驾驶、金融、智能制造等领域涌现出了庞大的算力需求,传统通用算力已经难以满足高精度需求,智能算力成为新刚需。
尤其DeepSeek问世以来,其高性能、低成本、轻量化、开源的特点,极大地降低了AI应用的部署门槛,也在本质上拉升了市场对智算算力的全量需求。“DeepSeek接入电信平台以后,我们两周的访问量翻倍增长。”柯瑞文在业绩会上透露,DeepSeek有效增加了电信AI大模型和token的调用量,这种现象不是偶然。
算力基础设施的能力将直接决定AI服务能力,电信、移动、联通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算力布局必然是重要的战略路径。
此外,在这场全球AI竞赛中,算力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也是不同经济体所追求的高端目标。
运营商的算力豪赌,本质是对未来十年数字经济话语权的押注,而在国家战略、市场需求、技术升级、企业转型与算力安全诉求的多重驱动下,算力投资其实超越了商业范畴,或许还支撑着全球AI叙事里的“制算权”。
本文围绕三大运营商2025年算力投资计划展开,详细阐述了它们在AI业务方面的收入增长情况,以及各自的算力投资布局。指出运营商向AI算力转型是受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算力投资不仅关乎企业商业发展,更涉及未来数字经济话语权和全球AI竞赛中的“制算权”。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