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聊城市民政局举办的社会救助大讲堂活动,该活动面向市、县、乡三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旨在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活动中,临清市民政局的廖承涛围绕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进行了分享,同时培训还采用了“五学”“四议”“一实践”等多种方式,组织形式灵活,有助于推动聊城市社会救助事业发展。
近日,聊城市民政局为了进一步强化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切实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效能,精心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救助大讲堂活动。此次活动覆盖面极广,市、县、乡三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全员积极参与,共同投身于这场知识与经验的交流盛宴之中。
聊城市民政局举办此次大讲堂活动,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明确的目标。其核心目的在于全面搭建一个专业的社会救助交流平台,让各级工作人员能够在此分享经验、共同成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将培训学习、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这三个关键环节紧密贯穿起来,积极探索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样的努力,为实现主动救助、精准救助、温暖救助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活动现场,来自临清市民政局的廖承涛作为主讲人闪亮登场。他围绕“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在适应形势发展中促进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分享。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分别是:什么是规范化、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的重大意义、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建议。每一个方面都深入浅出,让在场的工作人员受益匪浅。
在讲解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时,廖承涛更是从多个关键维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在救助政策落实方面,他强调要严格遵循《聊城市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确保政策执行不打折扣、不走样,坚决杜绝随意附加限制性条件的情况发生,力求精准认定救助对象。年度动态复核工作通过规范化的流程,能够及时调整救助对象和标准,使得救助资源的分配更加科学合理。行政文书应用的规范化则保障了救助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大大提升了救助工作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照料护理监管规范化聚焦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致力于保障他们能够得到妥善的照料和护理服务。信息平台管理规范化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困难群众,为主动救助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基层队伍建设规范化通过充实人员力量、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了一支专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基层救助队伍。日常业务培训规范化坚持“五学”原则,即学习重要指示、政策法规、先进经验、榜样事迹和违纪案例,全面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解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
群众诉求处置规范化和信访事项办理规范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廖承涛还结合实际案例,对各方面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指导。
此次大讲堂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精彩纷呈。除了廖承涛的精彩分享外,培训还坚持“五学”“四议”“一实践”,并推广“七步”工作法。“五学”涵盖了学习重要指示、政策法规、先进经验、榜样事迹和违纪案例,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内容。“四议”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围绕政策落实、工作形势、群众关切和救助事项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促进了各级工作人员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经验共享。“一实践”动员基层一线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入户调查实践活动,让惠民政策真正走进群众家中,落地生根。“七步”工作法从问题收集到质量提升,为提升社会救助质效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工作流程。
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十分灵活多样。各县(市、区)初步报送2个课题、各市属开发区报送1个课题,市民政局则根据课题的质量和实用性择优排课。大讲堂通过视频终端、腾讯会议、专题辅导、现场观摩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线上授课时间控制在90分钟左右,充分考虑了各级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方便他们参与学习。
此次社会救助大讲堂活动成效显著,意义重大。它有助于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服务质量。通过这样的活动,推动聊城市社会救助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聊城社会救助事业的崭新篇章。
本文介绍了聊城市民政局举办的社会救助大讲堂活动,包括活动目的、主讲人分享内容、活动采用的“五学”“四议”“一实践”“七步”工作法等,活动组织形式灵活。此次活动有助于提升基层救助人员能力,提高救助精准度和服务质量,推动聊城社会救助事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