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大观第32期“金鸟银鸟飞起来”云南经典民歌音乐分享会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情况。介绍了石屏县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重点讲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海菜腔传承人李怀秀、李怀福姐弟的演唱及他们为民族歌舞传承所做的努力,还提及了其他演员的表演以及“民歌大观”活动的相关信息。
在彩云之南,一场关于云南民歌的盛会拉开了帷幕。3月28日,“民歌大观”第32期“金鸟银鸟飞起来”云南经典民歌音乐分享会来到了有着“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美誉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活动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海菜腔的传承人李怀秀、李怀福姐弟等艺术家们倾情献唱,他们用美妙的歌声和灵动的舞姿,带领现场观众一同领略了精彩绝伦的民族歌舞,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独特魅力。
石屏县,这座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北部的小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历史底蕴深厚,民族文化更是别具一格。这里是久负盛名的“豆腐之乡”“杨梅之乡”,同时还拥有“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的称号。彝族海菜腔、烟盒舞、花腰女子舞龙等文化瑰宝享誉海内外,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其中的奥秘。
“啊……咿……我们难逢难遇么,又来欢欢喜喜唱玩了……欢欢乐乐唱起来,没带鲜花和好酒,唱唱彝族海菜腔,表表我们彝家情。”伴随着李怀秀、李怀福姐弟深情演绎的《金鸟银鸟飞起来》,本期民歌大观正式拉开了帷幕。他们的歌声真假声自然结合,时而高亢激昂,仿佛要冲破云霄;时而悠扬婉转,如潺潺溪流般流淌在人们心间。这美妙的歌声飘荡在异龙湖上空,让整个石屏县都沉浸在这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
图为孔莲波演唱《我在石屏等着你》。王烨 摄
李怀福回忆起小时候,满是温情地说:“姐姐特别疼我,演出回来总会给我带好吃的好玩的,那时我就想,要刻苦学习海菜腔,带着民族歌舞到各地演出。”在她心中,姐姐既是亲人,也是老师,更是舞台上最默契的搭档。
李怀秀则感慨地表示,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田丰等恩师的悉心栽培。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歌舞,2011年,以姐弟俩名字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成立了。传习所分别在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石屏龙朋镇老街、石屏古城三地开展非遗传承教学。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480余期培训,覆盖了24000余人次,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演员表演《凤舞龙飞》。冯宇 摄
“我和弟弟就像歌里的金鸟、银鸟,飞出了大山。”李怀秀坦言,让她更为开心的是,传习所已经培养出了海菜腔、烟盒舞、酒歌、民歌、花腰歌舞等民族民间歌舞专业人才2000多人。这些人才就像一只只金鸟、银鸟,飞向四海,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文艺队伍中,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期民歌大观中,李怀秀、李怀福还联袂演唱了《白话乐》《今天日子好》等多首经典作品。孔莲波独唱了《我在石屏等着你》,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石屏县文化馆的演员们合作演绎了《凤舞龙飞》等精彩节目,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民歌大观”作为云南民歌展演系列活动,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主办。该活动旨在通过向海内外受众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推广民族文化的知名品牌和跨国文化交流推广的优质载体,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自2022年推出至今,全网播放量已逾4.4亿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本文围绕民歌大观第32期走进石屏县展开,介绍了石屏县的文化特色,重点讲述了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在活动中的演唱及他们为民族歌舞传承所做的努力,还列举了其他演员的表演。同时说明了“民歌大观”活动的意义和影响力,展现了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以及传承发展的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