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后,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动态。介绍了银行跟进政策的举措、消费金融发展现状、个人借贷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银行面临的风险防控挑战等内容。
近期,金融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一政策犹如一颗投入市场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多家银行迅速响应,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对相应的消费贷产品进行“松绑”。部分消费贷产品的贷款额度从原本的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线下提款最高可达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延长到了7年。在3月底密集举行的上市银行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不少银行明确表示今年将重点发力消费金融业务。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认为,个人消费贷额度的扩容,能让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更具差异化的授信产品。而拉长期限则有助于降低每期还款额,切实为消费者减轻还款负担。然而,银行在发展消费贷业务时,必须以有效消费需求为基础,同时充分考虑客户的还款能力。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但银行不宜在利率上过度内卷。未来,银行需要努力拓展市场,通过细分市场、差别化定价等方式,挖掘那些既有真实消费需求,又具备贷款偿还能力的潜在增量客户,进一步扩大消费贷款的覆盖面。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保持理性。消费贷本质上是通过举债来提前消费,但贷款最终是要偿还的。所以个人应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合理安排消费和借贷,适度借贷。
银行紧跟政策步伐,发力消费金融
近期,上市银行纷纷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在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透露了下一步助力提振消费的举措。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表示,2025年,中行计划投放超万亿贷款,为居民创造千亿财产性收入,投入百亿消费补贴和减费让利,覆盖上亿境内外消费者,推出“万千百亿”惠民行动十重大礼包,全力助力居民消费升级。建设银行行长张毅也透露,将开展消费金融专项活动,加大对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在购车、家装、家电等领域的消费信贷拓展。
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鹏飞认为,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扩大消费。银行发力消费贷,不仅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更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因此,2025年消费贷仍将是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指出,《通知》鼓励银行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并支持新兴消费场景(如数字、绿色、智能消费)的金融需求。这为银行带来了更多的业务机会,特别是在批发零售、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消费服务行业的信贷投放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来拓展市场,增加收入来源。
消费金融需依托有效需求,个人要适度借贷
到2024年年末,我国不含住房贷款的个人消费贷余额已高达21万亿元。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的服务主体和产品类型日益丰富。除了传统银行信用卡和各类消费贷外,汽车金融公司的车贷、消费金融公司的大额消费贷,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现金贷等也十分普及。市场研究机构估计,我国汽车金融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贷的覆盖面明显提升,价格也在持续下降,今年以来降幅更为显著。业内专家表示,即便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消费贷利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据显示,美国目前消费贷款利率达到了12%左右,远高于我国。
专家同时提醒,消费贷本质是举债提前消费,最终要偿还。当前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已与欧美发达经济体大体相当,过度加杠杆消费,不仅会透支未来消费需求,增加家庭财务负担,还可能引发消费信贷资金用途改变等问题,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从根本上说,发展消费金融必须依托实实在在的消费需求。目前有效消费需求偏弱,需要宏观政策形成合力,稳住居民就业和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才能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形成有效的消费信贷需求,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对银行风险防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银行发展消费金融不能仅仅依靠“价格战”,丰富消费金融产品供给、加强消费金融风险防控同样至关重要。曾刚认为,《通知》对银行经营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消费贷利率,后续虽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但空间有限。一方面,目前部分银行利率已降至2.58%或2.68%,接近成本底线,未来大幅下调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企稳向好,货币政策趋于稳健,市场利率中枢基本稳定,也限制了利率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在低息环境下,不同机构之间的额度、利率规则设定差异不大,后续优质消费场景将成为机构重点关注的业务领域。她建议相关机构围绕“以旧换新”“绿色消费”等政策倡导方向,将自身资源禀赋与促进消费水平提升充分结合,为推动消费高质量增长注入新动力。同时,下沉市场客户信用状况相对复杂,银行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随着消费贷市场的不断扩展,监管部门对消费贷的合规性要求越来越严格。银行必须确保业务符合相关要求,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受到处罚。此外,银行在发力消费贷业务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二是采取合理定价策略,确保盈利可持续性,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定价,避免过度依赖低利率竞争;三是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根据合作内容、风险程度对合作机构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合作机构与合作事项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四是精准定位客户群体,对消费贷产品进行多元化创新,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推出精准的消费贷产品。同时,要确保客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安全,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通知》也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优化贷款全流程风险管理,强化实质风险管控,差异化实施贷款用途管理等。监管部门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加强对贷款用途的风险监管,规范对个人消费贷款用途合规性的检查和处罚。
本文围绕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的《通知》,阐述了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跟进举措,包括提升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等。分析了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如覆盖面扩大、利率下降等,同时提醒消费者要理性借贷。还指出银行发展消费金融不能仅靠价格竞争,要注重产品创新和风险防控,监管部门也将加强对贷款用途等方面的监管,以实现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和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