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沈阳市大东区,详细介绍了其以政务服务改革、产才融合、金融支持等多方面举措,构建全链条营商生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情况,包括政务服务优化、人才生态建设、金融助力以及项目开复工等方面。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处处春潮涌动,正是奋进拼搏的好时节。沈阳市大东区积极作为,将政务服务改革当作重要的突破点,把产才融合视为有力的支撑线,以金融活水作为强大的动力源,精心构筑起“审批最简、服务最优、活力最强”的全链条营商生态。这一举措犹如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一股澎湃的动能,让大东区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政务服务“有温度” 企业办事“加速度”
当走进大东区别具特色的“宠企会客厅”时,企业办事人员往往会有惊喜的发现。曾经25人的审批团队,如今精简成为了7人综合服务专班;原来16个政务窗口,也成功蜕变为4个温馨的“会客桌”。在这里,通过创新的“会客式 + 承诺制 + 全代办”模式,多达554项审批事项实现了“企业办事不出专区”的便利。而且,平均办理时间大幅压缩了45%,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自该模式运行以来,已经累计办理业务11500余件。
在企东学院内,更是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服务专员与企业代表“肩并肩”而坐,从项目立项一直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开展“精品小班辅导课”。截至目前,这样的课程已经开班80余场,400余家企业接受了“审批服务”专题培训。一位参加课程的项目负责人感慨地说:“过去跑手续就像闯关一样艰难,现在政府把‘闯关攻略’直接送到了我们手边,哪怕是复杂的审批也能‘一次通关’。”
人才生态“强磁场” 才企共生“合奏曲”
在春风行动招聘会上,装备制造、医药、教育等40余家企业的展位前热闹非凡。技术人才与企业HR热烈地讨论着薪资结构,同时,直播间里也有3.1万观众通过主播进行“云选岗”。大东区积极创新,以“线上 + 线下”双轨服务构建起营商服务专区。其中,法律服务专区在线上精心打造了“律兜”服务平台,扫码即可享受免费咨询服务,目前已经提供了170余次。人才服务专区则累计提供了人才信息发布等14项增值服务。这种“引才如磁石、育才如沃土”的良好生态,让人才与企业成为了双向奔赴的“合伙人”。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银企共赢“双向奔赴”
在“2025沈阳·畅融工程”银企对接会上,20余家金融机构与汽车城集团、国资集团、文旅集团等展开了深度对话。银行代表为知巢鸟、鑫乐文化等7家企业量身定制了融资方案,文化旅游、城市更新等多个领域的重点项目也获得了多家银行的青睐。通过“政府搭台 + 银企唱戏”的模式,不仅增进了银企之间的互信,还为双方创造了更多共赢的空间。正如农商银行负责人所说:“这里的项目含金量高、政府服务实,我们愿意做企业发展的‘金融合伙人’。”
项目引擎“全速运转” 产业升级“破浪前行”
3月17日,在沈阳马卡航空航天数控机床智慧工厂项目现场,大东区10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据了解,大东区一季度预计开复工重点项目总计140个,总投资达955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2.1%、30.7%。大东区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区之一,以打造沈阳东部核心增长区为目标,依托全市最大的二三环待开发空间,全力推进七二四、北大营、东湖等片区的开发建设。并且通过“产业升级 + 产城融合”双轮驱动,推动大东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高地。
俗话说“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大东区将持续深化“审批有速度、服务有温度、发展有力度”的营商理念,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重要抓手,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近者悦、远者来”的优良营商环境成为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大东力量。
本文介绍了沈阳市大东区在政务服务、人才生态、金融支持和项目建设等多方面采取的举措,构建了良好的全链条营商生态,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东区未来将持续深化营商理念,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