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发展遇挑战,政策建议指明前行方向 脑机接口新突破!“北脑一号”开启临床新篇章

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展开,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变革趋势,重点阐述了“北脑一号”的临床进展、脑机接口领域面临的挑战、发布的十大创新成果,还提及了工信部副司长对脑机发展提出的五点建议,展现了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力。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脑机接口技术宛如新兴科技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正推动着从理论探索迈向实际应用、从基础研究走向多产业融合的深刻变革。3月31日,备受瞩目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盛大召开。此次论坛聚焦于脑科学核心理论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深入探讨了这些技术如何为脑机接口技术带来创新性的突破。

脑机接口发展遇挑战,政策建议指明前行方向 脑机接口新突破!“北脑一号”开启临床新篇章

论坛上,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联合所长、特聘研究员罗敏敏进行了以“脑机未来发展趋势”为主题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详细汇报了“北脑一号”目前的临床情况。近期,“北脑一号”取得了重要的临床进展,它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成功完成了三例人体植入。本次植入的是128通道微型系统,其柔性贴膜电极阵列贴附于硬膜外,与神经组织不直接接触,这一设计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术后开机有效通道数超过98%,达到了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在全球实现无线全植入人脑的最高信号通量。

“北脑一号”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这无疑是我国脑机接口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罗敏敏在当日论坛上还介绍道:“现在组织的好几个解码团队,针对北大医院、宣武医院和天坛医院的患者每天都在采集数据,晚上回来分析数据校正模型,第二天再去测试。在宣武医院患者的语言解码正确率已经超过60%,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一点。”

然而,谈及脑机的发展,罗敏敏也指出,脑机接口领域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在各个方面,包括核心部件、电极信号的采集、无线传输信号的分析等,都还存在一些重大的挑战需要去解决。

在当日论坛上,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发布了2025年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在学术创新、产品合规、临床突破、生态共建四大维度展现出了卓越的价值。其中,成果一便是“北脑一号”,此外,“三合一”颅骨植入式脑脊接口微型设备、双环路协同演进脑机接口系统、基于混合现实的脑机接口系统、脑电大模型LaBraM、可充电方向性蓝牙可感知脑起搏器、用于药物成瘾治疗的双靶点植入式脑深部电刺激系统、脑电采集康复训练设备等多项产品也入选了2025年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

可以看到,脑机接口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正加速发展壮大,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不过,目前脑机接口技术仍未完全成熟,在安全和伦理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针对脑机接口的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有关部门加强协同,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需求牵引,系统布局,统筹推进,推动各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脑机电子产业的发展。二是强化技术攻关,加大对脑机接口、基础理论、信号转移、先进算法、仪器仪表等体验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持续开展脑机接口的重点任务,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经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瓶颈,提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三是优化产业生态,依托产业联盟和生态组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组织产业供需对接活动,打通行业的应用地位,加快创新成果落地。积极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实现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定期遴选典型案例,树立应用标杆。四是夯实产业支撑,布局脑机接口前沿技术专利和标准体系,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脑信息采集、数据编解码算法、伦理安全等标准一致,为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五是健全安全监管,加强伦理体系建设,确保技术应用合法合规。

脑机接口正在创新的道路上一路疾驰,但我们要明白,脑机接口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连接大脑与机器,更是连接人类与未来。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的相关情况,包括“北脑一号”的临床进展、脑机接口领域面临的挑战、发布的十大创新成果,以及工信部副司长提出的五点发展建议。脑机接口产业虽成果不断、潜力巨大,但仍面临技术和伦理等挑战,需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其健康发展,以实现连接人类与未来的终极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486.html

(0)
东京迎荷东京迎荷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