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公布“农资打假”案例,“忽悠团”受严惩 春耕时节“农资忽悠团”落网,农民需警惕!

本文聚焦春耕备耕关键时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农资打假”典型案例。详细讲述了张某等人组成的“农资忽悠团”以氮肥冒充复合肥销售牟取暴利的犯罪过程,以及法院对涉案人员的判决结果,同时提醒农民朋友提高警惕,谨慎选购农资产品。

在春耕备耕的重要阶段,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起引人关注的“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有一个以张某等人为首的“农资忽悠团”,跑到农村地区,干起了以氮肥冒充复合肥销售的勾当,妄图从中牟取暴利。最终,张某等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被人民法院判刑并处罚金。

据顶端新闻记者从最高法了解到,2023年2月,张某和司某明知从焦某处购买的化肥有问题。这些化肥包装袋上标注的是复合肥,显示氮磷钾含量≥18%,但实际里面装的却是氮肥。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纠集了李某等十余人,先后跑到江西省和福建省等地,把这些氮肥当作复合肥进行销售。

这个销售团伙分工十分明确,有人负责下乡宣传,吸引农户的注意;有人专门游说农户来听课;还有人假扮“专家授课”,吹嘘产品的好处;另外一些人则负责协调发货、应付管理部门的检查、登记收款以及送货上门等工作。他们为了让农户购买这些所谓的复合肥,使出了各种手段。先是通过免费宴请、赠送礼品等方式,拉近与农户的距离,然后大肆标榜所售复合肥氮磷钾含量高,是优质高效的肥料,以此诱导农户购买。最终,他们的销售金额达到了177万余元。另外,焦某的销售金额也有87万余元。经过专业检验,这些涉案化肥的氮磷钾含量等都不符合标准,属于不合格产品。

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某、司某等人销售不合格化肥的行为,已经构成了销售伪劣产品罪。而被告人焦某将氮肥装入复合肥包装袋内,冒充复合肥进行销售,其行为构成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人民法院做出了相应的判决。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司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且他们都被处以了罚金。焦某因为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得到了减轻处罚,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他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李某等其他涉案人员也分别被判处了五年至二年不等的刑罚,并且都被处以了罚金,其中部分被告人还被宣告缓刑。

最高法在发布该案例时特别指出,“农资忽悠团”组织化程度高、欺骗性强。团伙内部分工明确、协作紧密,专门深入农村地区流窜作案。这些犯罪团伙先用赠送礼品、免费吃饭等小恩小惠吸引农民参加所谓的“讲座”,然后让不法分子假扮专家推荐农资产品,最后利用打折、促销等话术骗取农民购买伪劣农资。在此,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谨慎选购农资产品,防止上当受骗。

最高法公布“农资打假”案例,“忽悠团”受严惩 春耕时节“农资忽悠团”落网,农民需警惕!

本文围绕最高法发布的“农资打假”典型案例展开,详细介绍了“农资忽悠团”以氮肥冒充复合肥销售的犯罪事实、法院的判决结果,同时指出“农资忽悠团”的作案特点,并提醒农民朋友增强防范意识,谨慎选购农资,以保障自身权益和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589.html

(0)
小耀小耀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