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课后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景,引出教育系统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工作的重视。接着介绍了教育部在近视防控、肥胖防控等方面的举措,以及各地推动儿童青少年健康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成效,最后提及教育部未来将继续深入推进健康学校建设。
在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每当课后时间来临,校园里便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篮球场上,孩子们尽情奔跑、投篮;排球场地中,他们奋力扣杀、传球;羽毛球在空中来回飞舞,孩子们灵活地移动着脚步;游泳馆内,也有不少孩子如鱼儿般畅游其中。操场上、体育馆里,随处都能看到孩子们挥汗如雨、活力四射的身影。
这一场景,正是教育系统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健康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记者在近日的走访中了解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教育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他们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健康学校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取得实效。
近年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先后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重要文件。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标准,为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在肥胖防控方面,教育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明确要求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此外,还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推动学校配备专业的营养指导人员,确保学校提供的食品营养健康,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双管齐下,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各地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多种务实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推动儿童青少年健康工作持续深化。
在北京,近日发布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大力开展学生“班级赛”等八条具体举措。这些举措旨在让校园体育充分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磨练意志。
在湖南,不少地区和学校积极探索将文体活动向社会开放的新模式,鼓励校家社协同参与。例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溶江小学与游泳俱乐部展开合作,邀请俱乐部的专业游泳教练担任兼职体育教师,为孩子们带来专业、有趣的游泳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游泳技能的同时,也能享受运动的快乐。
在四川,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全面普及学生体育技能“1 + 1 + N燎原行动”。该行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一种跳绳技能、一个球类技能或其他特色体育技能,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技能培养,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深圳市教育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24年1月1日该市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深圳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提高超过6%,近视率下降超1%。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体育活动对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深入推进健康学校建设。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近视防控、脊柱侧弯防控、心理健康等作为健康学校建设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的重点人群进行分类指导。开展科学健身等体重管理技术指导和健康咨询活动,不断提高体重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准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健康环境,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本文围绕儿童青少年健康工作展开,介绍了教育部在近视防控、肥胖防控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以及各地推动该工作的具体实践和成效。教育部未来将继续推进健康学校建设,从多方面保障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体现了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