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先生的遭遇看海鲜处理中的“隐形杀手”,处理海鲜需谨慎,创伤弧菌危害大!

市民刘先生处理珍珠斑时手指被划伤,感染创伤弧菌住院的事件,介绍了创伤弧菌的特点、感染途径,还提及“赶海”也易感染此菌,以及海鲜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病菌,最后给出日常生活中预防感染的建议。

在美食的世界里,鱼、虾、蟹、贝这些鲜物向来备受青睐。它们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餐桌上的常客。然而,当我们自己动手下厨处理这些鲜物时,可得多多留意其中潜藏的风险。

市民刘先生最近就遭遇了一场意外。他在处理两条珍珠斑的过程中,手不慎被划了一道小口子。当时,他只是食指的位置被划开了一点点,刘先生并没有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到了当晚,他就感觉身体出现了不适。先是肌肉开始酸痛,还伴有低烧的症状,而且手指肿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意识到情况不妙,刘先生赶紧前往医院治疗。

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最终确认刘先生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随后,医生针对他的病情进行了专业治疗,并通过外敷药来减轻症状。

从刘先生的遭遇看海鲜处理中的“隐形杀手”,处理海鲜需谨慎,创伤弧菌危害大!

医生表示,感染创伤弧菌的途径有很多。被海洋鱼类、贝类、虾、蟹等刺伤,食用了被创伤弧菌感染的产品,甚至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都有可能感染此菌。

那么,创伤弧菌究竟是一种什么病菌呢?创伤弧菌也被称为“食肉菌”。人体被创伤弧菌感染后会引发坏死性筋膜炎,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感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清除治疗,会导致中毒性休克,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创伤弧菌喜欢温暖的咸水或微咸水,所以有些海产品会携带此类菌种。感染创伤弧菌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身体上有伤口,使得“食肉菌”有机会乘虚而入;二是生吃贝类,尤其是牡蛎后,很容易感染这种病菌。

除了处理海鲜时存在感染风险,“赶海”这种活动也容易让人被感染。所谓“赶海”,就是在海水退潮时,人们沿着海岸线搜寻被潮水遗留在滩涂的海洋生物,像贝类、螃蟹、小鱼等。在社交网络上,有不少人会晒出自己“赶海”的“战绩”。然而,在“赶海”过程中,退潮的滩涂上分布着大量生物,人们很容易直接接触到致病源,从而导致受伤并感染创伤弧菌。

从刘先生的遭遇看海鲜处理中的“隐形杀手”,处理海鲜需谨慎,创伤弧菌危害大!

除此之外,这些海鲜中还可能存在海分枝杆菌,感染后主要会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损害。

在此提醒大家,创伤弧菌等“食肉菌”在沿海地区很常见,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如果身上有皮肤或口腔伤口,或者是抗病能力相对较低的易感人群,应避免下海游泳和戏水。

2、处理海鲜时要戴上手套,避免皮肤被海洋生物或海水中的利器划伤或扎伤。如果不慎受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伤口:尽快清洗受伤创面,并进行有效的消炎处理;若非出血不止或严重外伤,可充分裸露伤口不包扎;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症状,应尽快就医。

3、在家处理、烹饪海鲜时,生熟器具要分开使用。

本文通过刘先生处理海鲜感染创伤弧菌的事例,介绍了创伤弧菌的危害、感染途径,还提及“赶海”感染风险及海鲜中其他病菌,最后给出预防建议,提醒人们在享受海鲜美味时要注意防范相关病菌感染。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33.html

(0)
小耀小耀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