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条措施引领,我省零基预算改革开启新篇章,我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30条措施促财政科学管理

我省为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执行水平,发布《关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介绍了其中围绕多方面推出的30条措施,包括“事”与“钱”统筹、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等内容,还提到了改革的理念、前期试点情况以及目前已取得的成效。

近日,记者从省财政厅处获悉,为了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的质量以及预算执行的水平,我省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为《若干措施》)。该《若干措施》围绕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公用经费、项目预算等多个重要方面,总共推出了30条具体措施,旨在以点带面,全面加强财政的科学管理。

《若干措施》着重促进“事”与“钱”的统筹协调。一方面,明确规定要对到期和低效无效的部门预算项目进行清理退出。从2025年预算编制开始,对于到期的阶段性项目、与基本支出高度重叠的日常运转类项目,以及经常性项目中夹带的一次性支出事项,原则上都要进行全面清理退出;对于那些绩效目标不明确、使用效果不佳的项目,更是要坚决予以退出。另一方面,全面清理政务数字化项目,开展“一部门一系统”成效评估。针对使用率低、存在重复性建设、有安全隐患的系统,以及未实际运行的“僵尸”系统等,制定了详细的分类处置措施。同时,健全项目预算安排挂钩机制,省直部门申报经费预算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的单个项目,必须有党中央、国务院或省委、省政府明确的文件依据。此外,还完善了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结果、预算执行、监督检查、过紧日子评估情况的挂钩机制。

在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这一要求上,《若干措施》提出了“四个严审严控”。一是严审严控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开支相对较为宽松的领域,实施会议数量和经费总额的“双控”;二是严审严控“三公”等其他一般性支出,改进因公出国(境)费的管理模式;三是严审严控政府采购,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采取批量集中采购、框架协议采购、联合采购等方式,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实现“优质优价”;四是严审严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以资产存量控制资产增量,优先采用部门内部调剂或“公物仓”调剂方式来配置新增资产。

零基预算秉持“先谋事,再排钱”“先评估,后花钱”的理念,所有的预算支出都“从零开始”,会逐项审核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通过此次改革,将构建起有保有压、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实现有限公共资源与政策目标的有效匹配,增强重大战略的财力保障,进而提升政府的治理效能。

据悉,我省的零基预算改革起步相对较早,早在2019年就在省级开展了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基本覆盖了所有行政、参公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各地各部门的零基理念也基本树立。目前,《若干措施》中具备实施条件的一些措施已经应用到2025年省级预算编制中。今年,省级部门预算审减一般性支出达到26亿元,共清理退出到期和低效无效部门预算项目142个,腾出7.3亿元统筹用于重点急需领域;省级部门会议费、培训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等费用预算较上年压减5.1亿元;省级部门大型修缮支出预算较上年下降45.7%。

本文围绕我省发布的《关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展开,介绍了其涵盖的多方面30条措施,体现了零基预算改革“先谋事,再排钱”的理念,在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等方面发挥作用。我省零基预算改革起步早且已取得一定成效,通过改革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实现公共资源与政策目标的有效匹配。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391.html

(0)
小耀小耀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