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在萤火虫保护方面的举措和成果,以及如何将萤火虫保护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态效益向经济、社会效益转化,同时介绍了2025年萤火虫观赏季的相关信息。
当城市的霓虹渐渐淹没黄昏的余晖,在四川省眉山市的青神县,一片竹林正泛起点点“萤光”,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编织的梦幻之网。每年到了3月,这里便迎来了独有的浪漫萤火时节。有游客感慨道:“有萤火虫的地方,就是生态环境极其优良的地方。每年我都会带着家人到青神看萤火虫,沿途的竹林里、水沟边,到处都是闪烁的萤火虫。我们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漫步在这如同萤火银河般的世界里,那种享受真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近年来,青神县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创新实施全民共治、科研赋能等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让县域内萤火虫种群数量在五年内稳中有增,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
青神县依托 “岷江生态长廊”建设和“万亩栽竹”计划,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即“村级林长 + 监管员 + 护林员 + 护萤员 + 监测员”。在此基础上,建成了覆盖全县的萤火虫多元监测网络。一方面,在瑞峰镇天池村、白果乡黄水凼等11个重点区域,聘请专业监测员,他们熟练掌握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认真记录监测情况,并进行标本采集等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孵化本地村民,让60余名村民成为片区生态护萤员,他们负责萤火虫栖息地环境的守护以及赏萤秩序的维护等日常工作。截至目前,青神县萤火虫栖息地多达53处,萤火虫种类达12种,数量上亿只,成为了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赏萤地。
为了推动当地生态效益更好地向经济、社会效益转化,青神县大胆创新,推出了“萤火虫 + ”产业模式,将萤火虫保护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了“竹里萤光”旅游品牌。为此,青神县投资数千万元,修建了21公里竹林观萤大道、竹里萤光艺术馆等基础设施。同时,成功举办了2024萤火虫观萤季,推出了萤光夜市、篝火晚会、戏曲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游玩项目,切实推进了“助力萤光夜经济”的发展。此外,青神县还积极探索“萤火虫认养”项目,邀请企业、群众认领特定区域的萤火虫栖息地。在瑞峰镇打造了“萤火虫主题研学基地”,开展了“萤火虫创作之旅”等竹里系列研学活动4期,竹里科普营2期,连续5年举行“东坡宋韵·竹里萤光”生态文化旅游季。2024年观萤季期间,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超过8000万元。
据青神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萤火虫观赏季已于3月21日正式启动。观萤区域包括中岩景区、兰厂沟、黄水凼3处,黄金观赏时间段为19:00 – 21:00。为保证游客的观萤体验,此次萤火虫季将严格采用预约制度。游客可通过“青神文旅投”公众号和“文旅青神”小程序提前1 – 3天选择具体景点与入园时段,并在预约时间段到达观萤点进行观赏。
该负责人还特别提示,预约成功的游客可自行前往各观萤点进行扫码验票。不过,在高峰期周末或节假日期间(每周五至周日,清明节小长假),游客需前往唤鱼公园预约核验处进行扫码验票,再统一乘坐摆渡车进入各观萤点观萤。验票成功的游客将获得一枚萤宝贴纸作为观萤凭证。
对于未预约成功的游客,青神县也贴心地推出了系列优惠活动。当预约页面显示当天余票为“0”时,购票列表上方会出现“青神优惠凭证”板块,游客可点击“青神优惠凭证”,下载凭证到推荐酒店、景点消费和游玩,即可享受优惠。
本文介绍了青神县在萤火虫保护上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果,实现了萤火虫种群数量增长。同时,将萤火虫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2025年萤火虫观赏季相关安排也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保障,体现了青神县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上的有效结合。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