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四川达州某小区居民楼下丧葬服务店引发的争议事件。报道了居民与店方的冲突过程,双方各执一词的观点,同时列举了其他类似纠纷案例,深入探讨了丧葬服务店选址的困境,并提出化解矛盾需规则引导和社会包容的建议。
近日,一则发生在四川达州某小区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与争议。据媒体报道,该小区居民楼下的一家丧葬服务店,成了矛盾的焦点。部分小区业主怒砸丧葬服务门市的广告牌,并与店方发生激烈冲突。当地派出所迅速介入处理,而这场冲突导致丧葬服务店老板受伤住院。
小区居民对此事表达了强烈不满。有居民指出,这家丧葬店的位置极为特殊,它处于小区出入口的必经之路。这给住户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尤其是孩子们,每次经过都会感到害怕。还有居民认为,小区地处城市主干道,丧葬服务店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然而,店主也有自己的苦衷。店主表示,自己是通过正规手续开店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一应俱全,理应正常经营。
这不禁让人思考,丧葬店开到小区楼下,居民会有不适吗?店主在小区楼下合法开设殡葬服务店,是否在情理之中呢?丧葬服务店的选址之困又该如何破解?
▲开在居民楼下的丧葬服务大全门市。视频截图
开丧葬店影响居民生活?合法经营为何大打出手?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反映,四川达州城区有一家丧葬服务店开在了小区居民楼下,“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出行,店老板还与居民发生纠纷”。
记者实地前往事发小区进行调查走访。居民们纷纷反映,该丧葬服务店老板在小区两个出入口分别开了一家门市,还打出了“丧葬服务大全”的醒目广告牌。居民进出小区都无法避开这家丧葬服务门市,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小区居民王女士向记者透露,晚上丧葬服务门市的气氛看起来有些阴森,特别是一些学生放学回来路过时,都会感到害怕。记者从楼上的咖啡厅及附近一家酒店了解到,该门市对他们的经营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3月18日下午,矛盾终于激化。部分小区业主将丧葬服务门市的广告牌砸掉,与店方发生了激烈冲突。
▲丧葬服务门市广告牌已经没有了
日前,记者联系上了该丧葬服务门市老板黎先生。他介绍说,因为居民阻止工人安装广告牌,双方发生了冲突,自己头部受伤,目前正在达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
那么,丧葬服务店能否开在小区居民楼下呢?达州市通川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店老板提供的资料符合办理营业执照的要求,目前并没有相关规定说不能在居民楼下开丧葬服务门市。
3月25日,达州市通川区朝阳街道塔沱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近日社区和街道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曾组织双方进行协商调解,但令人遗憾的是,双方均未到场。
双方各执一词!冲突令人遗憾
遇到这种问题,如果双方都固执己见,似乎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最终,双方之间的矛盾升级为暴力冲突,导致有人住院,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遗憾。
据报道,四川达州城区这家门市老板黎先生称,店铺是自己买的,所谓门店会存放遗体的说法完全是谣言,这里只是业务接待点。这不禁让人怀疑,不排除一些人通过造谣来煽动居民情绪,以达到对老板施加压力的目的。
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网友表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没什么可怕的”。也有网友觉得这样可能会“影响小区房价”。还有网友建议,这种特殊行业应该统一规划,集中区域开店。另外,有网友表示,人都会生老病死,没必要对此过于在意,平常心看待即可。也有网友称,每天小区进出看到招牌吓人,应该规定这类店铺不要开在闹市区。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如果门店开在商业街上,大家可能并不会觉得奇怪。这件事引发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门店是小区的底商,和小区紧密相连。
一方面,特别是小区底商,不少经营业态都会给居民带来烦恼。比如餐饮会带来油烟扰民,宠物店会导致异味和噪音等。这就需要经营者考虑周全,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干扰,这样才不会招致居民的反对。就拿丧葬经营来说,店面招牌有没有必要做那么大?字有必要那么醒目吗?虽然公众应该对丧葬经营以平常心看待,但是,殡葬行业属于特殊行业,应该充分照顾周边居民的感受。不说居民反对,这家丧葬门市旁边就是一家咖啡厅,黎先生可否换位思考一下呢?
另一方面,开发商和物业对此应该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出售或出租门店时,要充分照顾到居民的现实利益,约束对方的经营范围,做到有言在先,不至于后期发生矛盾和纠纷。如果没有前期约定,有关部门处理就没有法律依据,如果调解双方又不听,最后只会导致矛盾激化。
当然,从丧葬服务店经营者的角度看,他们是合法经营,通过正规手续开店,为有丧葬需求的家庭提供必要服务,满足社会需要。他们同样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不能只因居民反对,就失去立足之地。毕竟,丧葬服务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总得有人提供相关服务与产品。倘若所有沿街商铺都禁止经营丧葬服务店,那么这类服务场所该设在哪里呢?
类似纠纷屡见不鲜,丧葬服务应该设在哪里?
梳理发现,近年来,类似的纠纷并不少见,它背后可能折射出一种普遍性的困境。
去年,昆明一小区楼下的丧葬服务店因出售寿衣和骨灰盒等物品,引来居民不满,虽然社区和相关部门都确认该店属于合法经营,仍然无法打消住户的质疑。2022年,山东枣庄一家丧葬服务店更是被多名业主在门口倾倒垃圾。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度愈发重视。而丧葬服务作为特殊服务行业,其经营场所的选择,极易引发争议。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根据《个体工商户条例》,只要符合工商登记条件,经营者即可依法开业。然而,丧葬行业因涉及传统文化中的生死忌讳,具有天然的情感敏感性。当“法无禁止即可为”遭遇“民有所忌不愿近”,矛盾一触即发。
事实上,国内部分城市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上海规定殡葬服务机构应与居民区保持一定距离;广州要求殡葬用品店不得在校园、医院周边200米内经营。浙江杭州某社区曾通过“商家开放日”,让居民了解现代殡葬服务的规范化流程,成功消除“晦气”偏见,足见增进理解往往比强硬对抗更有效。
类似的探索为平衡商业自由与公共利益提供了参考,但多地仍缺乏精细化管理,导致经营者与居民的权益陷入“零和博弈”。
化解特殊矛盾 还需包容与平衡
那么,有没有可能避免这种矛盾呢?从长远看,还是需要多个层面的引导和相互理解。比如,在规则角度,丧葬服务确实带有一定特殊性,那么对这类门店的设置,就有必要事先纳入城市的商业规划中去,或是在相关的规则中予以明确。
同时,像小区底商这类经营场所,具体的业态设定,在物业、社区等方面,也该综合考虑公序良俗和现实情况,相应予以明确的规则指导。
但在规则无法完全、及时覆盖的情况下,还是得呼吁一种包容、理性的心态去看待一些特殊的业态。就拿丧葬店来说,有些居民可能感到不适,但正如一些网友指出的,人有生老病死,对于丧葬服务原本不该如此“紧张”和“忌讳”。像即便有小孩可能因此引发一些联想,成年人也可以给予相应的教育引导。也就是说,如果更多人把它当作一个生死教育的场景,而不是一味去强化它的“特殊性”,可能它与居民正常的生活环境的“冲突感”就不会那么强烈。
一句话,要最大程度预防和避免这类冲突,需要一种双向的引导、理解和包容。规则上,应该考虑既有的社会观念,让丧葬服务门店这样的特殊业态获得能够兼顾居民感受和经营“自由”的合理生存空间,这也是营商环境建设的一部分;社会心理上,也要尝试去以更平和的心态看待这类服务,这需要在现代死亡教育、生死理念等方面有相应的大众化引导。
对多元诉求的包容与平衡,亦是城市温度的体现。当法律为特殊行业划出清晰的“文明半径”,当社区以共情搭建信任桥梁,商铺招牌或将不再是冲突导火索,而成为城市文明多元共生的注脚。
对于家门口的特殊行业,你怎么看?
你家社区类似的情况是如何解决的?
欢迎您留言讨论
说说您的建议!
本文围绕四川达州小区楼下丧葬服务店引发的争议展开,介绍了事件经过、双方观点,列举类似纠纷案例,指出丧葬服务店选址困境背后是合法经营与居民忌讳的矛盾。强调化解此类矛盾需要规则引导、社会包容和相互理解,以实现多元诉求的平衡,体现城市温度。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