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面对港口交易难题,能否全身而退?

本文聚焦长和集团港口交易未履约事件,深入剖析了李嘉诚在此事中的表态及背后原因,还探讨了中美博弈背景下该交易的走向,以及李嘉诚家族为应对困境所采取的策略。

港口交易日刚刚落下帷幕,原本计划在4月2日签署协议的长和集团,却出人意料地没有选择履约。随着履约的最后期限悄然流逝,李嘉诚对外公开发表讲话。令人诧异的是,在整个讲话过程中,他只字未提交易被调查这一关键问题,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玄机呢?

李嘉诚面对港口交易难题,能否全身而退?

在公开的视频里,李嘉诚神情显得格外平和,语气也十分缓和,不紧不慢地阐述着基金会与新加坡之间的合作事宜。他以一种极为自信的姿态,郑重宣布将为新加坡捐赠用于肝癌治疗的先进设备。仿佛由这项港口交易引发的轩然大波,在他这里从未发生过一样。

在讲话中,李嘉诚主要提及了向新加坡两家医院捐赠治癌仪器的事情。他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这种尖端技术能够造福新加坡以及其他地区的癌症病人。他还特别提到,该仪器自去年9月引入香港后,已经成功治疗了50名肝癌病人。此次,李嘉诚决定向新加坡捐赠两台稀有的癌症治疗仪器,捐赠价值超过千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仪器在中国仅有两台,且都在他旗下的医院使用。然而,对于港口交易被审查这一敏感话题,李嘉诚却避而不谈。

李嘉诚面对港口交易难题,能否全身而退?

李嘉诚对港口交易只字不提的背后,其实是他已经清晰地看到了中方维护自身利益的坚定决心。随着官方按下暂停键,所有相关事宜都陷入了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长和集团乃至李嘉诚本人能够发挥的作用已经十分有限。

自从“长和集团出售43个港口给美资”这一消息被曝光之后,作为此次交易的重要主角之一,贝莱德集团一直保持着沉默。眼看着交易即将失败,在3月31日,贝莱德方面终于打破了沉默。集团主席Larry Fink在周年股东函中表态,虽然李嘉诚与贝莱德有合作关系,但在这次交易中,最大的主导方并非美国财团,而是意大利船王,贝莱德在其中只占据“小头”,意大利MSC财团才是真正的合作方,而贝莱德仅仅是“增强了基础设施控制权”。

李嘉诚面对港口交易难题,能否全身而退?

然而,贝莱德所谓的“基础设施控制权”恰恰是中方最为担忧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贝莱德背后站着的是美国政府的强势资本,甚至与特朗普本人关系密切。如今,特朗普推行的针对190多个国家的对等关税政策,正搅得全世界不得安宁。在特朗普的四年任期内,谁也无法预料他还会使出多少出其不意的招数。

因此,在这笔交易被按下暂停键之后,4月2日并没有如期签约,这已经充分说明,在中方反垄断调查的强大压力之下,这笔港口交易已经无法按时完成出售。而且,香港《国安法》第29条对“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安”的界限划分得清清楚楚。

美国也不再掩饰自己的意图,在3月31日,美国国务院出台了一份涉港报告,以所谓的“及跨国镇压行为”为借口,制裁中国6名官员,以此来力挺贝莱德。中美之间的博弈已经摆在了明面上,在特朗普的疯狂行为面前,贝莱德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从李嘉诚的角度来分析,既然他无法主导这笔交易,那么对这笔交易发表言论只会引发更多的解读和猜测。如果执意推进港口交易,长和的股价不仅会持续暴跌,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彻底失去中国市场;而单方面宣布终止交易,又很可能会面临天价违约金或者美方的制裁。所以,对他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决定权交给官方。

目前,长和集团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不多。其一,如果官方调查结论认定该交易涉嫌垄断,从而导致最终交易取消,李嘉诚需要做好赔钱的准备。不过,官方反垄断调查叫停交易在商业领域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或许能够减少长和违约所带来的损失。

有人认为,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李嘉诚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将所有签约事务延期进行。俗话说“事缓则圆”,等这一波舆论过去之后,再考虑与贝莱德公司的这笔交易。但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大方向,确保中方在其中的利益不受损害。例如,可以选择出售部分不太重要的港口,这样既可以降低赔钱的数额,也能给股东和双方一个合理的交代。

其次,还可以将港口分散出售给多个国家的企业,引入第三方,从而弱化贝莱德财团在交易中的主导作用。这次交易之所以如此敏感,主要原因就在于买方是美国公司。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如果交易达成,以特朗普的性格,这些港口很可能会成为美国威胁中国、收割和勒索中国的一张王牌。

因此,这笔交易并非完全没有通过审查的可能性。前提是市监总局可能会依照中国法律,在长和集团正式出售港口时设立附加条件,最大限度地保障中国的利益。如果李嘉诚决定出售港口,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同时引入中方企业占股,并让中方企业在交易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形成一种平衡的势力制衡模式,这或许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向。

李嘉诚面对港口交易难题,能否全身而退?

43个事关中方航运安全的重要港口,如果将中方权益完全排除在外,这是中方绝对无法接受的。如果交易的大方向是以损害中方利益为前提,那么任何缓兵之计都不可能逃过中方的严格监督。

中美之间的隔空交锋,本质上是中美博弈的一个重要环节,港口交易也是如此。当前,中美之间的关税战愈演愈烈,一旦美国利用这些港口来“制裁”中国的海上航运,中国的利益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如今,李嘉诚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他选择出售还是不出售港口,都将得罪其中一方,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会影响到他的全球战略布局。也就是说,李嘉诚在这次港口交易中陷入了“两边不是人”的尴尬境地。

因此,作为重要当事方的李嘉诚,一方面需要等待官方的调查定性,另一方面也在迅速寻找退路。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表示,电讯盈科早就独立于长和,二者没有任何股权关联。在外界看来,这无疑是一种与李家的切割行为。

李嘉诚此次公开露面,状态看起来还不错。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国对华对等关税已经生效的情况下,中方对涉及港口、通讯等基础业务的交易将会更加敏感。李家这些港口是出售还是保留、卖给谁、卖多少,都需要中国政府参与决策,由双方共同决定。这件事情已经不再是李嘉诚可以单方面主导的了。随着交易时限的过去,美资财团大概率会选择退场,李嘉诚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算是落了地。

李嘉诚面对港口交易难题,能否全身而退?

其次,在长和集团还没有彻底陷入困境之前,李嘉诚已经将旗下优质的通讯业务进行了拆分。并且长和发布公告表态,未就全球电讯业务有关的任何交易作出决定。实际上,这就是在表明以后不会再轻易出卖旗下资产了。这种姿态,也在最大限度地为李嘉诚家族保存实力。

李嘉诚面对港口交易难题,能否全身而退?

因此,从李嘉诚的这次“露面”可以看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捐赠致辞,更是他在经历风波之后的重新振作,并且做出了明确的选择,不再犹豫不决。随着交易时限的过去,李嘉诚选择了尊重并考虑中国的利益,这充分显示出他依旧拥有商界巨头应有的冷静与魄力,这无疑是一个积极向好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机会打赢这场港口保卫战。

本文围绕长和集团港口交易未履约事件展开,分析了李嘉诚在此事中的态度及原因,探讨了中美博弈下交易的多种走向和长和集团的应对策略。李嘉诚在交易风波后做出了尊重中方利益的选择,展现出一定的冷静与魄力,也让我们看到打赢港口保卫战的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2502.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