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东直门中学体育课:趣味竞赛与科技助力齐飞,东直门中学体育:创新教学,点燃学生运动热情

本文聚焦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中学的体育教学情况,详细介绍了学校体育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为提升学生运动积极性所做的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体育老师自身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内容。

在3月10日这个周一的上午10点半左右,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中学的操场上,初一学生张睿和林昊岩刚刚结束了800米的跑步。他们的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那是运动后活力的见证。此时,体育老师崔佳峰正站在一旁,这已经是他当天上的第三节体育课了。崔老师每周要给孩子们上16节体育课,为学生们的体育锻炼付出着辛勤的汗水。

探秘东直门中学体育课:趣味竞赛与科技助力齐飞,东直门中学体育:创新教学,点燃学生运动热情

早在3月10日这一天的清晨,东直门中学体育中心主任吴晓峰(右一)就已经和体育老师们聚在一起备课了。他们认真探讨教学内容,为新一天的体育课做好充分准备。

记者深入了解到,东直门中学本部校区涵盖了初一、初二以及高一至高三这五个年级,共有57个班、2300余名初高中学生。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由17位体育老师以及2位轮岗体育教师共同承担,他们负责着全部学生的体育课教学和运动训练。

吴晓峰主任身兼数职,他不仅要统筹全校的体育工作,还负责高一两个班的体育课以及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北京市学生金奥运动队【篮球】)的训练。每天他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绕着操场和体育场馆仔细巡查一番,看看是否有器材损坏。在周一上午,当没有排课的时候,他会和高一年级的两位体育老师进行深入的教学研讨,了解每位老师的教学进度,精心制定新一周的教学计划和重点。

对于崔佳峰老师来说,周一是一周中最忙碌的一天。这一天,他要为7个班的学生上课,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半。翻开崔老师的课表,每周有16节体育课,而且从周一至周四,他都要在8点准时开始上体育课。和崔老师一样,不少老师每周都有十几节的体育课教学任务。从东直门中学体育课总课表可以看出,在高峰时期,甚至有8个班的学生同时在上体育课,校园里充满了运动的活力。

探秘东直门中学体育课:趣味竞赛与科技助力齐飞,东直门中学体育:创新教学,点燃学生运动热情

在3月10日的晚上,东直门中学的篮球馆里热闹非凡,学校女篮队员正在进行激烈的对抗赛。她们在赛场上挥洒着汗水,展现着青春的风采。

与此同时,如何充分利用好课间一刻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成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上个学期课间调整为一刻钟后,我们为学生们准备了板羽球等各种运动器材,让学生们在操场上有更多的选择。”一位老师介绍道,“这学期,我们要把课间一刻钟活动进一步升级,设计一些简单可行又有趣味性的活动。比如开展立定跳远比赛,每个学生只要在两名同学的监督下进行立定跳远,就可以把成绩报给体育老师进行记录。最开始是个人排名,后续还会开展班级排名,通过这种小竞赛的方式,提高个人和班级的参与度。”

设计竞赛、自制道具,让体育课更有意思

体育老师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爱上体育课、喜欢运动。很多学生会觉得长跑枯燥乏味,针对这一情况,崔佳峰老师特意设计了不同的运动方式。“这个年龄段的男生活泼好动,喜欢带有竞赛性的运动。”崔老师说道。他有时会把学生们分成几组,进行接力跑比赛;有时以10秒为间隔,让学生们分组跑步。这样一来,后出发的学生会想着追上先出发的同学,先出发的学生也会更有紧迫感,从而更加全力以赴,练习效果也更好。

在3月10日上午10点半,嗓子已经有点儿嘶哑的崔佳峰老师站在跑道边,左手拿着秒表,右手一次次抬起放下,认真为同学们计算时间。他用这种间歇跑、追逐跑的方式,帮助这群精力无限的初一男生提升体能。

同一时间,体育老师霍帅正在上排球课。身高197厘米的他在一众体育老师中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初二年级的体育老师,霍帅和学生们一样面临着国家体质健康监测的压力。根据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初二(八年级)的体质健康测试统测成绩将作为过程性考核部分的分数,纳入中考体育总成绩。

探秘东直门中学体育课:趣味竞赛与科技助力齐飞,东直门中学体育:创新教学,点燃学生运动热情

在3月10日下午,东直门中学的篮球馆里,体育教师宋鑫宇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发明”的纸质球教具。打开袋子,宋鑫宇拿出一堆用胶带包裹的纸球。“这是我们自制的‘教具’。”宋鑫宇笑着解释道,课上会让学生们两两一组躺着练习传球,但有时候学生们会出现接球失误、被篮球砸到脸,然后就对篮球产生畏惧心理。“我在办公室发现有很多废报纸,想到用废报纸做个纸球挺好的,学生们积极参与,有的学生在纸球上画上了自己名字的缩写,也有的贴上了好看的贴纸。”亲手制作纸球道具带来的参与感,再加上动感的音乐,让女生们的运动练习更加积极主动。

用AI设计体能练习方式,体育老师也要“修炼内功”

在课外时间,体育老师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本领。“这是第一次专门针对排球教学的培训,以前更多的是篮球。”霍帅的桌上放着一份学员手册。最近,他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承办的2025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场景式育人课程资源开发项目排球专题培训班,培训对象是北京市13个区排球专长的初中体育教师们。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霍帅每周二都要去参与教学培训。他希望能学习到更多更新的教学理念,解决排球教学中学生排球运动能力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目前,东直门中学还没有专门的排球社团,霍帅期待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排球,也期待能建立专业的社团。

吴晓峰主任则正带着体育老师们继续完善《中学生女篮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手册》。“我们是从上学期开始准备编制这个手册的,这学期还请了体育方面的专家帮我们提提意见。”记者看到,这份实用指导手册以训练动作为主,涉及女篮运动员的基础体能训练、动作模式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旋转力量训练等十几项内容。吴晓峰表示,体育在学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体育老师也不再只是简单地上课,“我们科研能力也很强,要用科研促进教学。”

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体育老师们也积极利用各种AI工具,让教学更有趣。“以前当学生的时候,我觉得当老师很简单,但是真正当老师之后就知道没这么简单,上课必须有计划有方法。”在宋鑫宇看来,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们从被动的训练转向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这要求老师思考更多的练习方式。“比如纸球,我想不出来更多使用方法的时候,就用一些AI工具做教学设计,提问AI如何用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纸球做体能练习,然后根据AI提供的内容再根据学生的状况做修改。挺好用的。”

本文全面展示了东直门中学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工作。从老师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创新教学方法,到积极提升自身教学本领,利用科研和AI技术助力教学,都体现了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们不仅能在体育课中获得乐趣和锻炼,还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258.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