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卫办发布的《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展开,介绍了不同年龄段的入睡、起床时间和所需睡眠时长,阐述了良好睡眠质量的表现,还给出了保持良好睡眠的建议。
18日,全国爱卫办重磅发布了《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这份权威信息为大家提供了科学的睡眠指引。其中明确推荐,成年人适宜的入睡时间是晚上10至11点,早晨6至7点起床;而老年人可以在早晨5至6点起床。
该信息及释义指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由于身体发育和生理需求的差异,所需的睡眠时长也大不相同,并且这还会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每天需要10至13小时的充足睡眠;中小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同时身体也在成长,8至10小时的睡眠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充沛的精力,7至8小时的睡眠能让他们保持良好的状态;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6至7小时的睡眠基本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那么,怎样才算是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呢?根据此信息及释义,良好睡眠质量通常有以下表现:入睡时间在30分钟以内(6岁以下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入睡时间应在20分钟以内);夜间醒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而且醒来后能在20分钟内再次安然入睡;早晨醒来后,会感到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能够集中注意力去面对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保持良好的睡眠,该信息及释义也给出了实用的建议。规律作息是关键,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让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睡眠质量,但要注意运动时间不要离睡眠时间太近。此外,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也非常重要,比如保持卧室的温度适宜、光线昏暗、减少噪音干扰等。同时,应避免熬夜这种不良的作息习惯,睡前不要饮酒喝茶,因为酒精和茶叶中的成分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影响入睡;晚餐不宜过饱过晚,以免肠胃负担过重影响睡眠;睡前尽量不要刷手机,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
你的睡眠健康吗?下面为你带来核心解读。
扩散↓↓↓
本文围绕全国爱卫办发布的《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介绍了不同年龄段的睡眠时长、良好睡眠质量的标准以及保持良好睡眠的方法,旨在提醒人们关注睡眠健康,科学调整睡眠习惯。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