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低价陷阱成风,谁来守护消费者权益?,低价消费陷阱肆虐,监管何时发力?

电商平台上部分商家利用超低价和“图文游戏”设置消费陷阱,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分析了此类行为难以遏制的原因,并提出了强化监管、多方共治的解决措施。

近年来,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在电商平台这片热闹的市场中,却有一些不良商家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在宣传商品时,常常把超低价当作吸引消费者的营销噱头。消费者看到那诱人的价格,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可当商品到手后,才惊觉自己被商家精心设计的“图文游戏”给绕了进去,一不小心就掉入了消费陷阱。

这些商家借助“图文游戏”带来的视觉误导,再加上超低价的强大吸引力,用“浓缩版”样品供给的方式设置消费陷阱。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就上当受骗,陷入一种哭笑不得的尴尬境地。比如说,一些商家在商品数量上做手脚,缺斤少两。原本宣传“可用200次的洗脸巾”,实际到手后却变成了“一张可以用四次,两次擦脸,一次擦洗手台,一次擦鞋子”。商家如此花言巧语,让消费者根本防不胜防。

商家用迷你尺寸的商品去匹配超低的价格,再加上极具宣传效果的“图文游戏”,消费者就在商家的一步步误导下,毫无察觉地掉入消费陷阱。在货不对路与货不对板的策略背后,是商家通过浓缩处理商品的方式进行低价销售,以此来获取不当利益。而且,由于所涉商品价格低廉,即便有消费者有心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一想到要为此付出的维权成本,很多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不法商家的侥幸心理,导致此类行为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越来越猖獗。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相关信息,以显著方式标明商品的品名、价格和计价单位等信息,做到价签价目齐全、内容真实准确、标识清晰醒目。显然,含有误导或欺骗性质的商品宣传,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及财产安全权。一些商家借“图文游戏”设置低价消费陷阱,本质上就是一种消费欺诈行为,应当依法受到限制和惩处。如果对此迁就纵容,不仅类似的行为难以禁绝,还会进一步扰乱市场秩序,严重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违法行为不分大小,低价消费陷阱的关键就在于“低价”。低价引流本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本应让消费者享受实惠,如今却成了许多商家掏空消费者钱包的惯用套路。由于所涉商品价格太低,侵权的直接危害性和破坏性不强,导致监管的应对机制反应不及时、不敏感,形成了监管盲区。一方面,不少消费者会因为购买的商品价格低廉、自己的损失不大而放弃维权;另一方面,有了“图文游戏”作为掩盖,再加上有具体的实体商品作为交易的直接证据,动了手脚的商品内部参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整个行为具有极强的欺骗性,给平台监管和行政执法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要遏制此类行为的泛滥,就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来强化监管,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首先,消费者要强化证据收集和维权意识,当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向消费欺诈行为坚决说“不”,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和渠道保护自身权益,让不法商家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其次,平台应采取更严格的监管举措,加强对入驻商家资质的审核,同时加大对商品的审核力度,扮演好营运秩序维护者的角色,履行好“护城河”的防护责任。再次,执法部门要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运用现有的法律手段给予相应的处罚,用实际行动消除低价消费的监管盲区,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发挥兜底作用。

本文指出电商平台上商家利用超低价和“图文游戏”设置消费陷阱的现象,分析了该现象泛滥的原因及危害,强调此类行为涉嫌消费欺诈,应依法惩处。同时,从消费者、平台、执法部门三个方面提出强化监管、多方共治的措施,以遏制低价消费陷阱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648.html

(0)
行云乐易行云乐易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