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抛出“拒统 17 条”后,台湾社会所出现的一系列乱象。详细描述了岛内民众因亲中言论遭审查、多个行业被施压等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强烈反弹,深刻剖析了“拒统 17 条”对两岸交流造成的严重阻碍。
近期,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抛出所谓“拒统 17 条”,这一举措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台湾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一时间举报之风肆意蔓延,整个台湾社会被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氛围之中。
“亲中言论”接连遭到审查,多起事件引发了岛内媒体的广泛关注。据台湾《联合报》19 日报道,有绿营网民转发桃园中坜分局警员叶某去年 11 月拍摄的抖音视频,指责其“把中国说祖国”。该警员在个人页面以简体字标注“我是中国人”等文字,还注明自己是“公职人员(人民保姆,中坜分局)”,绿营网民宣称要举报。中坜分局随后发布新闻稿表示,经初步了解,该警员在 2021 年至 2024 年间业余时间发表过包含“我爱祖国”(简体字)的合成自拍照片等,目前账号已关闭。分局长林鼎泰称,针对该警员的网络发言内容,给予其行政处分记过一次,并将严查到底,其上司、警备队队长因考核监督不周核予申诫一次。
此事件引发了岛内网民的热议,不少人留言表示:“‘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受到普世言论自由的保护。根据联合国 2758 号决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叶警官到底触犯了台湾的哪条法律,还是说赖清德当局不允许台湾民众说真话?”
另一起类似事件同样备受关注。民进党籍桃园市议员黄琼慧称接到投诉,桃园一所小学的校长郑某在抖音上发表了“我爱你中国”“两岸一家亲”等一系列亲中言论。黄琼慧声称,该校长的言论涉及“统战思想”,可能影响小学生的认同,且校长作为公务员,有对台湾“忠诚的义务”。桃园市教育局回应称,已函请郑校长说明情况,校长表示抖音平台用于个人及家庭休闲娱乐,相关言论系官方模板及标签。教育局已派人入校访谈调查,后续将针对该校长涉“不当言行”提请相关部门论处。
桃园市议员黄敬平质问道:“为什么讲‘爱中国’就要被查处?”议员詹江村也感慨:“‘胸怀大陆,放眼世界’,一直都是台军过去的教条,也是老师常教育学生的话,怎么现在变成猎巫对象了呢?”
此外,联合新闻网 19 日报道,民进党“立委”张雅琳、“台教盟”理事长潘威佑等人当天在“立法院”举办记者会,针对日前桃园永丰高中发生学生穿解放军迷彩服、学习大陆少年先锋队敬礼的事件,要求台“教育部”立即展开调查,查明是否有“大陆介入”。
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都与赖清德的“拒统 17 条”密切相关。赖清德日前召开安全高层会议,明确将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并提出 17 项策略。除恢复军事审判制度外,还下令台“内政部”、陆委会等对岛内民众尤其是军公教申请大陆身份证件进行清查及管理;要求民众赴陆旅游需有登录制度,公职人员与宗教团体等公益组织赴陆交流需建立披露制度,严格限制具有统战背景的大陆人士来台;声称将对赴大陆发展的台湾艺人进行辅导与管理,由台“文化部”提供言行注意事项,并明确涉及危害台湾尊严相关言行的查处范围;针对大陆吸引台商、台青赴陆交流,点名“国安会”、行政部门对两岸经贸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术进行必要且有序的调整。
连日来,台湾社会各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施压。据台湾《中国时报》19 日报道,台“中华邮政公司”2.4 万名员工近日收到要求签署“未在大陆设籍”的具结书,台“交通部”、台铁公司、台湾港务公司、桃园国际机场公司等单位的公务员、公营事业员工等也收到相关要求,不少员工表示不满并拒签。
在教育领域,继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高校“去蒋化”“去中化”,分别移除蒋介石铜像与改校歌后,民进党当局又盯上中正大学,要求其改校名。中正大学表示,该校校风多元、包容,从未设立任何权威的象征物,校园文化也未流于“威权崇拜”,且在国际学术领域屡有佳绩,若轻易变更名称,将动摇长期打造的学术品牌。台“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表示,赖清德当局的做法是威逼利诱,一方面提供补助金,另一方面大学校长受到政治压力也不敢不从。
18 日,陆委会声称,依规定岛内旅行社不能代办大陆居住证、定居证及身份证或“福马同城通”交通卡,违反者可处 10 万元以上、50 万元新台币(1 元人民币约合新台币 4.6 元)以下罚款。同一天,陆委会主委邱垂正称,台湾艺人呼应统战,将调查他们是否拥有大陆户籍、身份,如果有将强制注销其台湾身份和户籍。
民进党当局的这些做法在岛内引发了强烈反弹。据《联合报》报道,陆配网红刘振亚因被举报“武统”言论,遭废止在台依亲居留许可,让陆配人人自危。在台北车站附近饮料店工作的陆配陈女士在脸书发文称,已收到台“移民署”来函,调查她是否有大陆户籍,她怒呛“人比鬼还可怕”。国民党籍金门“立委”陈玉珍受访时称,赖当局现在全面针对陆配言论进行审查,“只要希望两岸往来的人,就是背叛?”
岛内工商界也忧心忡忡。“三三会”理事长林伯丰表示,大陆与台湾经贸往来密切,当局对与大陆的经贸互动设置过多限制,最终只会损害台湾自身的经济发展。“商总”荣誉理事长赖正镒称,根据台经济主管机构统计,2021 年台湾地区对大陆及香港出口总额为 1888.8 亿美元,占岛内出口总额的 42.3%,顺差达 1047 亿美元;2024 年台湾对大陆及香港的出口贸易额为 1506.19 亿美元、贸易顺差约 700 亿美元,未来若少了大陆与港澳的顺差,台湾贸易有可能由正转负。他认为,赖清德的 17 个策略不免让企业产生担忧,尤其在台商之间可能会出现“寒蝉效应”。
岛内旅游业也表达了不满,近年不断呼吁民进党当局解除赴大陆的“禁团令”,尽快恢复陆客赴台,但“17 项策略”显示民进党当局仍无意恢复两岸旅游往来正常化。有评论认为,这无疑是砸从业人员的饭碗。
台湾前“国安会副秘书长”杨永明 16 日撰文指出,细看赖的 17 条措施,不仅针对大陆,更充满对岛内民众的不信任与质疑,全是以处罚、限制、审查、登录、揭露、管理、规范等方式,对军公教、公职人员、赴陆旅游、大陆来台人士、演艺人员、台商、台青这 7 类人加以限制,名义上是防堵大陆,实则是在岛内制造“绿色恐怖”与“寒蝉效应”。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赖清德的相关言行让其成为两岸的“麻烦制造者”。
有评论称,“拒统 17 条”是民进党首次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全面规限两岸交流,涵盖军事、经贸、文化、宗教、娱乐、青年交流、人员往来、申领大陆证件等诸多方面,显然是要营造一种恐怖氛围,让与大陆沾边的一切都被视为“危险”,要被调查或处罚,以此恐吓台湾民众不要去大陆求学和工作、不要参与两岸交流、不要申请大陆证件、不要与大陆民众往来,其最终目的是切断两岸交流,正如有媒体所说“赖当局要把两岸关系变成没有关系”。
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兼澄正书院主任柳金财撰文称,最近两岸交流倒退,民进党当局阻碍大陆团客或台湾团客观光交流、驳回上海福建观光踩线团、公布禁止与大陆 10 所学校学术交流及合作,现又针对大陆出台所谓 17 条措施,对两岸交流无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赖清德真的有足够底气吗?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潘兆民说,民进党当局向来将制造“反中抗中”作为“核心价值”,若没有这一“核心价值”,民进党就无牌可打。但制造“反中抗中”很危险,等于从“战略模糊”跳到“战略清晰”。“你现在是要宣战吗?你要拿全台湾人民的生命当作代价吗?”
赖清德抛出的“拒统 17 条”严重破坏了台湾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让岛内民众陷入恐慌和不安。这一举措不仅阻碍了两岸的正常交流与合作,也对台湾的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造成了负面影响。民进党当局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牺牲台湾民众的利益,制造“反中抗中”的氛围,这种行为注定不得人心,也无法阻挡两岸统一的历史潮流。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