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香港交易所的一项重要举措,即旗下香港场外结算公司自2025年3月21日起,允许境外投资者用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所有衍生品交易的履约抵押品,并介绍了此前的相关安排及该举措的意义。
香港交易所在3月19日发布重要消息,旗下的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将会在2025年3月21日起,开启一项新的业务模式。届时,境外投资者能够使用债券通持仓里的在岸国债以及政策性金融债,作为所有衍生品交易的履约抵押品。
实际上,早在2025年1月,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就已经先行一步,开始接受境外投资者使用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北向互换通”的履约抵押品。这一前期的安排为后续更广泛的业务开展奠定了基础。
港交所平台及市场结构发展主管苏盈盈针对这一举措发表了看法。她认为,此项举措意义重大,它能为国际投资者带来更大的灵活性。投资者在进行衍生品交易时,有了更多的资产选择来满足履约抵押的要求,从而能更灵活地规划自己的投资策略。同时,还能提高资本效率,让资本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这一举措也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随着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使用范围的扩大,人民币资产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和需求可能会有所提升,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场外结算公司所提供结算服务的场外衍生产品种类丰富,包括利率掉期(这里面还涵盖了“北向互换通”下的利率互换)、不交收远期外汇合约、交叉货币掉期以及外汇合约等。这意味着此次允许使用在岸债券作为抵押品的政策,将在多个重要的金融领域产生影响。
本文介绍了香港交易所旗下香港场外结算公司自2025年3月21日起允许境外投资者用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所有衍生品交易履约抵押品这一举措,此前已在“北向互换通”开启相关业务。该举措能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便利、提升资本效率,增强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且涉及多种场外衍生产品结算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