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棉时代陷风波,稳健医疗经营业绩与品牌形象双重受创

本文聚焦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卫生巾、纸尿裤残次料翻新“二次销售”事件,其中全棉时代被卷入风波。详细阐述了事件对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的影响,包括股价下跌、收到深交所关注函等,同时回顾了全棉时代过往的质量问题,并分析了稳健医疗的经营状况及发展战略,指出此次事件对其“稳健百年,品牌向上”目标带来的挑战。

全棉时代陷风波,稳健医疗经营业绩与品牌形象双重受创

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将卫生巾、纸尿裤残次料被翻新“二次销售”的黑幕公之于众。在此次曝光中,包括全棉时代在内的多家企业被指与涉事企业“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存在业务往来。

节目播出后,全棉时代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发布声明,明确表示与涉事企业无任何合作关系。然而,事件的影响力还是不可避免地传导至资本市场。3月16日,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当日,稳健医疗的股价更是暴跌8%。截至3月19日收盘,稳健医疗股价仍处于下跌状态,跌幅为1.58%,报收于44.21元/股。

回顾过去三年,稳健医疗这家以医疗耗材起家的企业,试图通过四次大规模并购,打造横跨医疗与消费领域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然而,医疗耗材板块在经历了疫情带来的业绩高峰后,营收急剧下降。而健康生活消费品板块虽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长态势,但此次却遭遇了品牌危机。这使得稳健医疗想要实现“稳健百年,品牌向上”的目标,变得愈发艰难。

卷入卫生巾“二次销售”事件,稳健医疗收关注函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济宁市梁山县的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打着废品回收的幌子,从部分公司收购本应销毁的卫生巾、纸尿裤残次品。经过分拣后,这些残次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翻新销售,甚至将剩余废料加工成原材料,回流到生产企业。涉及到的品牌众多,包括全棉时代、自由点、米菲、Babycare、苏菲等。

先将其余品牌放在一边,重点来看全棉时代。全棉时代是稳健医疗的全资子公司。稳健医疗董事长李建全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全棉时代品牌的诞生,源于将医疗级品质标准应用于日用消费品领域的棉柔巾和婴儿用品。“医疗背景、品质基因”一直是全棉时代宣传的定位,旨在让普通消费者感受到全棉产品带来的安全与舒适。

然而,此次卷入卫生巾“二次销售”事件,显然让消费者对全棉时代“安全”的信任大打折扣。尽管全棉时代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否认与曝光的制假售假、假冒伪劣所涉企业有合作关系,也未向其提供任何授权或供货。并且强调“所有官方正规渠道在售产品,选择材料及生产流程均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安全规范,坚决拒绝二次回收原料,且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符合国标相关标准才会上架销售”,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依然存在。

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决策,进而影响公司的销售额。对于稳健医疗来说,全棉时代在其业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棉时代实现营收22.8亿元,占稳健医疗整体营收的比例高达57%。其中,核心单品干湿棉柔巾营收6.8亿元,卫生巾及成人服饰两大品类分别实现营收3.2亿元及4.4亿元。

鉴于此,深交所于3月16日迅速对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下发关注函,要求稳健医疗公司进行自查并说明以下问题:

(1)是否知悉、参与报道所述违规业务,和涉事违规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来或者应予说明的关联、合作关系。

(2)公司有关原材料采购、生产残次品处置的制度和实际执行情况,内部控制机制是否有效运转,是否存在采购不合格原材料、残次品违规流通或者处置的漏洞。如果存在,拟采取的整改完善、消除影响措施。

事实上,信任的崩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梳理过往报道可以发现,全棉时代曾多次陷入产品质量的舆论风波。

2024年11月,有网友爆料,市场多款卫生巾品牌存在“实际长度与标示长度不一”“偷工减料”等问题。其中,奈丝公主作为全棉时代旗下的女性护理品牌,也在涉事名单之中。

2024年12月,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消费者委员会对22款湿厕纸样品开展比较试验。结果显示,21款样品都能达到良好的冲散效果,只有全棉时代的1款湿厕纸可冲散性不达标。不过,全棉时代回应称,公司产品采用高品级棉花,保证纯棉含量达100%,做到擦拭不破不透脏,且产品未宣称可冲散。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全棉时代的投诉也屡见不鲜。有消费者投诉称,“在全棉时代旗舰店购买的隔尿垫,收到时外包装全都是蟑螂屎”“全棉时代卫生巾有虫卵”“产后纱布收腹带纤维含量不合格”等。

“百年稳健”不太容易了

2025年1月,在稳健医疗举办的“2025年战略规划投资人交流会”中,李建全提出了“百年稳健 – 品牌向上”的目标。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稳健医疗就遭遇了品牌危机。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其经营状况也并非一帆风顺。

稳健医疗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医疗耗材板块和健康生活消费品板块。在2019年之前,健康生活消费品板块是稳健医疗的主要营收来源,占比超过六成。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口罩、防护服等医用防护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稳健医疗的医疗耗材板块营收也随之骤增,带动公司整体营收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同年,稳健医疗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了A股“口罩第一股”。

不过,疫情带来的口罩等医用防护产品需求激增是偶然事件,业绩的增长难以持续。从稳健医疗2021年 – 2023年的业绩表现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三个年度的营收增速分别为 – 35.87%、41.23%、 – 27.89%,波动幅度较大。

稳健医疗自身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于是在2022年,公司提出了“在医疗耗材领域遥遥领先,提供一站式医疗耗材解决方案”的战略目标,并通过并购的方式拓展产品线,试图找到新的增长曲线。当年,稳健医疗先后收购了隆泰医疗、稳健平安、稳健桂林55%、68.7%、100%的股权,收购金额达18.3亿元。业务覆盖高端伤口敷料、注射穿刺类耗材、乳胶手套、避孕套等,并且在当年度贡献营收8.1亿元,占全年营收的比例为7%。

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稳健医疗就因稳健平安、稳健桂林业绩不及预期,计提商誉减值1.6亿元、0.3亿元,进而减少了公司净利润1.9亿元。虽然2024年财报尚未披露,但从稳健医疗在机构调研中的说法可以得知,其2024年医疗业务的利润率仍然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后续问题的影响,收入及利润增速仍在恢复过程中。

在这种情况下,曾经的营收支柱健康生活消费品板块再次被稳健医疗寄予厚望。一方面,稳健医疗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聘请孙千为品牌大使,赵丽颖为家纺居家服饰全球代言人;另一方面,加速拓店步伐。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棉时代已在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100余个重点城市的中高端购物中心开设了444家线下门店(其中加盟店84家)。

从整体业绩表现来看,健康生活消费品板块确实表现出色,成为拉动稳健医疗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4年上半年,稳健医疗健康生活消费品板块的营收再次超过医用耗材板块,实现营收22.82亿,占总营收的56.56%。其中,干湿棉柔巾、婴童服饰、成人服饰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4.83%、4.31%、65.74%,均超过医疗耗材的传统伤口护理与包扎产品。

这也是稳健医疗在年初提出多维度布局实现“品牌向上”的原因。然而,新年伊始还未有所大动作,就卷入了卫生巾“二次销售”事件。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稳健医疗不能有效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和误解,那么对于公司来说无疑是塌了半边天,其提出的“稳健百年,品牌向上”目标也将变得遥不可及。

本文围绕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卫生巾“二次销售”事件,深入剖析了全棉时代及母公司稳健医疗面临的困境。全棉时代多次陷入质量风波,此次事件更是引发信任危机,导致稳健医疗股价下跌、收到关注函。同时,稳健医疗的经营状况也不稳定,医疗耗材板块业绩波动,健康生活消费品板块虽有增长但受此次事件冲击。这使得稳健医疗“稳健百年,品牌向上”的目标面临巨大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975.html

(0)
东京迎荷东京迎荷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