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及欧盟对中企在欧投资的态度展开。介绍了欧盟官员谢夫乔维奇一边向美国示好,一边向中企施压要求技术转让,还计划访华讨论相关问题。同时提及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一系列举措以及中企的回应,并且分析了所谓“产能过剩”等说辞背后的实质。
当前,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陷入了久拖未决的困境,而欧盟方面依旧秉持着那套妄图“明抢”中国企业技术的强盗逻辑。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报道,当地时间3月20日,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事务的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做出了一系列令人诧异的举动。他一方面向美国大献殷勤,宣称美欧应当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向中国企业施加压力,放出狠话称中国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商若想在欧盟进行投资,就必须做好技术转让的准备。
有消息称,谢夫乔维奇计划于3月26日至28日访问中国。若此次行程能够成行,这将是他在去年12月接任该职务之后的首次访华之旅。不过截至目前,中方尚未正式宣布这一消息。
今年2月,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在美国华盛顿讲话的视频截图显示出他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身影。
谢夫乔维奇在20日于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议会听证会上明确表示,他打算利用下周的访华之行,来探讨如何让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能够推动欧盟价值链和技术的发展。他声称:“我会主动介入讨论双方存在分歧的领域,提出我们对于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对欧盟影响的关切,这些问题我们绝不能置之不理,并且要寻求具体市场准入问题的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欧盟委员会始终坚持认为,中国企业在欧盟建设工厂必须要符合特定条件,其中就包括技术转让。有人举例称,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工厂被欧盟视作仅仅是组装厂,而非具有增值作用的制造工厂。
欧盟委员会贸易司总司长魏阳德(Sabine Weyand)近期也发表了相关言论,她表示:“我们对没有附加值和技术转让的简单组装业务投资并不感兴趣。”她还称,欧盟委员会拥有“促进这种投资的手段”,“这是需要与中国以及我们的成员国在其他地方进行深入讨论的问题”。
目前,中国对欧洲电动汽车领域的潜在投资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欧盟在去年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了反补贴税,有分析人士认为,为了避税并改善与欧盟的关系,中国企业可能会考虑在欧盟境内建厂。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美欧关系几乎陷入了自由落体式的下滑,中企赴欧设厂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欧洲对冲美国的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去年11月曾引述两名不具名的欧盟高级别官员的话称,欧盟正计划要求前来投资建厂的中国大陆企业向欧洲企业转让技术产权,以此来换取享受欧盟补助的资格,这也是其更严格的清洁技术贸易制度的一部分。报道还指出,电池企业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未来新规还有可能将范围扩大至欧盟其他绿色行业领域。更为荒谬的是,报道竟然倒打一耙,称欧盟此举与中国“要求外国公司共享知识产权以换取市场准入如出一辙”,企图将这一明显背离自由贸易市场原则的“霸王条款”合理化。
2025年2月26日,比亚迪在尼泊尔加德满都活动现场进行了刀片电池针刺实验,展示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
对于欧方所谓“强制技术转让”的无端指控,新华社曾明确指出,事实上,中国并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外国企业必须转让其技术给中国合作伙伴。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的技术转让,完全是依据契约进行的,是市场主体自愿交易的结果。中国在特定领域的合资和股权比例限制等要求,是中国和世贸组织成员谈判的结果,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这是多数国家都采用的常规做法,与强制技术转让毫无关系。
中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也早就此问题强调,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且采取了众多强有力的措施来保护国内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中欧双方建立了知识产权工作组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中欧双方一直保持着有效的沟通,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路透社本周早些时候曾报道称,继匈牙利和土耳其之后,“比亚迪考虑在德国建立欧洲第三家工厂”。不过比亚迪迅速做出回应,称“此为不实消息”。比亚迪欧洲事务特别顾问阿尔塔维拉表示,“很难想象”会在“对中国汽车不友好”的国家建立第三个工厂。
除了不断提及技术转让问题之外,谢夫乔维奇还搬出了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说辞。他宣称美国可能实施的全球性关税会导致中国产能转向欧洲,因此美欧应该在这一问题上统一战线。他还表示,如果美国对全世界征收关税,欧盟将面临巨大的贸易转移风险,钢铁行业在几年后可能就会不复存在,铝行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举例说:“你们都还记得光伏面板的不幸遭遇,这原本是我们的创新成果,但我们却失去了这个行业。”
一些欧洲议会议员对欧盟的做法提出了疑问,他们想知道欧盟为何不与特朗普迅速达成协议以阻止其征收关税,或者欧盟为何选择用自己的贸易措施进行报复。谢夫乔维奇回应称,特朗普尚未对达成协议持开放态度。他形象地说:“简单地说,我们还没有到那一步,因为现在他们正为4月2日(对等关税生效日期)做准备。当然,对于所有这些讨论来说,你需要合作伙伴的配合——两个人才能跳探戈舞(孤掌难鸣)。”
本文详细阐述了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中欧盟的不当做法,包括向中企施压要求技术转让、抛出“产能过剩”说辞等。欧盟的这些行为背离了自由贸易原则,是其妄图掠夺中国技术的体现。而中国企业也有自己的考量和态度,同时中方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也有明确的立场和积极的举措。中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博弈仍将持续,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