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海在跨国企业投资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详细介绍了在上海市政府举行的相关颁证仪式上,众多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情况,还阐述了不同企业选择上海的原因及未来发展规划,同时提及上海扩大全球朋友圈及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未来,中国乃至亚太市场将愈发显著地成为我们全球业务的增长关键区域。”全球规模最大的稀有球鞋交易平台GOAT(高特)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梁钧彦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如此表示。基于这样的判断,他们决定在今年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而这也正是此次将上海升级为亚太区总部的核心原因。
3月21日,上海市政府举办了第四十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第二批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仪式。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为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外资研发中心以及10家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发了证书。
在此次获得颁证的4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中,超过半数来自上海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这些领域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时尚消费、新能源等行业,涉及众多行业领军企业。企业的能级水平颇高,其中设立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的有9家。除了高特集团,意大利高端时尚集团鼎赛龙也在上海设立了亚洲区总部,全球最大的音乐公司之一荷兰环球音乐则设立了大中华区总部。另外,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商超企业开市客、法国大型环境服务企业威立雅、知名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美国通用电气能源这4家世界500强企业也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
上海仍是跨国公司首选之一
上海依旧是外商最为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同时也是跨国公司进行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布局的首选之地。
2024年,上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截至今年2月,累计分别达到1027家和597家。2024年,全市新设立外资企业近6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76亿美元。
以上海为重要支点,加大在中国乃至亚洲区域布局力度的跨国企业不在少数。前身为强生消费者健康的跨国公司科赴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若要在中国市场设立总部,上海无疑是首选。”科赴中国总裁沈馥安明确表示。科赴立足上海,着眼全国,持续推动业务发展和本土化进程,驱动从研发、生产到运营全价值链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他们在中国30多年来的升级发展路径。今年3月初,科赴上海工厂的非处方药固体制剂生产线扩产项目正式启动,这成为了科赴长期投资中国的最新有力例证。通过升级本地供应链,他们计划在上海打造科赴亚太地区的非处方药卓越生产中心。预计生产线投产后,产能将从现在的每年10亿片大幅提升至每年20亿片。
小家电巨头德龙电器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宗延平向第一财经透露,自2015年起,上海就承担起了地区总部的职能。如今正式升级为大中华区总部,是因为中国市场的活跃和激烈竞争,改变了原本咖啡机新品在欧洲首发、再销售到中国的模式,转变为几乎所有研发需求都率先在中国出现,然后再辐射到海外研发中心的新趋势。“近两年来,这一变化尤为显著,使得我们绝大多数新品都在中国首发。”
尽管国内有效需求有所收缩,但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依然强劲,尤其是在咖啡机品类方面。作为进口品牌,德龙电器2024年在中国的销量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仅上海一座城市的消费额就贡献了其全国业务的五分之一。
面对中国小家电供应链的升级崛起,宗延平认为,中国本身具备强大的家电制造能力,咖啡机赛道中国同行的竞争对他们而言更多是一种动力。“这促使我们加快了研发速度,原先一款咖啡机通常5年迭代一次,现在18 – 24个月就进行迭代。”
梁钧彦指出,过去3年集团在大中华区的进出口总额达1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四分之一。上海是高特在中国的人才基地,“这里的人才具有足够的国际化视野”,因此他们将管理和市场部门都设在了这里。接下来,此前主要从中国香港出口的业务,也将随着公司业务模式的转变以及上海海关等外贸便利化政策的支持,部分转移到东部地区。
在全球层面,高特集团还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亚太区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上。“今年中美贸易政策波动较大,目前还难以准确预期。但我们在中国深耕已久,经历过各种情况,因此依然充满信心。”梁钧彦表示,随着亚太区域间关税和贸易便利化政策的持续优化,未来亚太市场将更加明显地成为集团全球业务的增长极,也将促使他们加大在中国、东盟及亚太区的投入。
全球朋友圈扩大
除了这40家跨国企业,上海的全球“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在现场颁证的10家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中,包括了罗兰贝格、高力等国际知名专业服务机构,瑞穗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上海代表处等商协会。借助这些全球伙伴在国内外的网络布局和招商资源,有望帮助更多外国投资者和国际资本了解上海、选择上海、投资上海。
一般社团法人日中科学技术文化中心上海代表处李建农向第一财经表示,他们去年帮助4家中企“出海”日本。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背景下,中企海外布局的需求愈发迫切。而传统的“引进来”“走出去”方式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必须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精准对接。今年他们的工作重点除了大阪世博会,还将推动建立中日共创空间。
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一直是上海利用外资的特色工作和亮点。
自200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总部支持政策以来,根据跨国公司投资的新动向和新特点,不断优化升级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今年2月,上海制定出台了《上海市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强化了对总部增加实质功能的支持,鼓励总部集聚研发创新、财资管理、投资决策、采购分销、供应链管理、共享服务等功能,成为多功能总部;更加注重对高能级总部的培育,鼓励总部升级为亚太区总部,设立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细分赛道事业部全球总部,并给予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
此外,《若干措施》还在总部召开国际高规格商务活动、开展研发活动和协同创新、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开展新型贸易、扩大投资、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了更多支持措施,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一步在沪集聚功能、提升能级,发挥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围绕上海在跨国企业投资和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展开,众多跨国公司因中国市场潜力、上海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等因素,纷纷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或加大投资。同时,上海通过扩大全球朋友圈和优化政策,持续吸引外资,提升自身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未来亚太市场有望成为跨国企业全球业务的重要增长极。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