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在第53届香港艺术节首演的相关情况,包括演出背景、剧中特色、创排过程以及后续演出安排等。
在3月20日的夜晚,一场奇幻的艺术盛宴在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大剧院盛大开启。由中央戏剧学院、香港艺术节以及抱风屿Tempest Projects携手共同出品的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作为第53届香港艺术节“艺贯中西”系列的首部作品,正式迎来了它的首演。这一剧目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中央戏剧学院与香港艺术节战略合作下的首个国际化合作项目,更标志着中法两国在艺术合作创新方面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这张精美的剧照,记录下了《海底两万里》演出时的精彩瞬间,由黄廷匡拍摄。在剧中,六位演员化身为神秘的“黑光魔术师”。他们的表演令人惊叹,不仅要将层次丰富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还要在纯黑幕布的舞台空间里,巧妙地运用戏偶与肢体喜剧的表演形式,为观众构建出一个流光四溢的深海幻境。就像制作人翁世卉所说:“这部作品最令人赞叹的地方,在于艺术家用他们独特的‘手作魔法’创造出了剧场视觉幻境。这样的呈现方式,既能让孩子们轻松看懂奇幻故事里的奇妙,也能让成年人从中看到150年前科幻想象照进现实的那份诗意。”
据了解,该剧从创作到排练的整个过程,都是在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的镜框式舞台剧场以及小剧场中进行的。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表示:“这部剧以国际化合作的方式突破了文化的边界,为青年人才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国际实践平台,有助于他们锤炼专业能力,拓宽全球视野。而且,作品将科幻叙事与黑光技术完美融合,呼应了新课标中‘跨学科创新’的理念。凡尔纳笔下的‘鹦鹉螺号’,不仅仅是科幻先驱的象征,更承载着人类对科技进步的永恒追求。这种精神与当代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不谋而合。”
值得期待的是,在7月11日至20日期间,该剧将在北京艺术中心精彩亮相。它将作为“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的邀请剧目,驻演两周时间,为北京的观众带来一场别样的艺术体验。
这又是一张《海底两万里》的精彩剧照,同样出自黄廷匡之手。
本文围绕中法共创奇幻剧《海底两万里》展开,介绍了其在香港艺术节的首演情况,包括演出的意义、剧中表演特色、创排过程以及后续演出安排。该剧以国际化合作创新,融合多种元素,不仅展现了艺术魅力,还体现了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理念的呼应,未来在北京的驻演也值得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