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交易外交”陷入僵局,世界和平再受考验

本文聚焦于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外交”政策,详细阐述了其在多个国际事务中的具体表现,分析了该政策陷入僵局的现状及根源,并指出其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

约一个月前,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结束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的一生都在做交易。”

“交易外交”,这一高频词汇成为了美国媒体定义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关键标签。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在相关文章中明确指出,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本质就是“纯粹的交易”。从频繁挥舞“关税大棒”,到一心谋取各种资源,“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且涉及范围极为广泛,无论是盟友还是对手,都成为了其‘交易’的对象”。

那么,在特朗普政府眼中,真的事事皆可“交易”吗?

执政短短两个月,特朗普政府就在外交领域展开了全面出击,他们秉持着一切皆可谈的理念,将领土、技术、矿产等重要事务都纳入了“交易”的范畴。而促成这些“交易”的手段,正如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所说:“我们既可以用‘胡萝卜’来吸引对方,也可以用‘大棒’来逼迫对方。”

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特朗普政府为了促成双方谈判,采取了威胁手段。他们向俄罗斯表示,若不参与谈判,就会面临美国的制裁;又对乌克兰施压,称若不答应谈判,美国将停止援助。同时,美国还对乌克兰的资源垂涎三尺,先是索要稀土,接着又盯上了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矿产资源,近日甚至提出“拥有并管理”乌方核电站。这一要求遭到了乌总统泽连斯基的强烈反对,他与特朗普在白宫的“世纪争吵”震惊了世界。随后,美方暂停了对乌军援,并切断了对乌情报共享。

在巴以问题上,特朗普政府要求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释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以“否则你们将惹上大麻烦”相威胁。此外,特朗普政府还一度提出“清空加沙”的荒唐提议,并以停止援助为要挟,逼迫埃及和约旦接收巴勒斯坦人。

为了解决美国国内的非法移民和芬太尼问题,美国毫不留情地向墨西哥和加拿大挥起了“关税大棒”。按照特朗普政府的逻辑,这两大问题都是由加拿大和墨西哥造成的,若不解决就会加征关税。

特朗普甚至还将目光投向了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宣称“无论如何都要得到”,甚至不排除使用“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他表示,如果丹麦不答应,美国就要对丹麦加征关税。

美国智库国际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西纳·图西指出,特朗普的外交策略与他所著的《交易的艺术》一书中描述的房地产策略如出一辙,都是通过激化矛盾、极限施压,将局势推向灾难边缘,试图在最后一刻达成交易。

那么,“交易外交”的成效究竟如何呢?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美国与俄乌两国之间的分歧日益显现。在特朗普18日和19日分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后,美国媒体认为,俄方实际上已拒绝了美方先前提出的俄乌停火30天方案。美国《华盛顿邮报》分析指出,美俄元首通话凸显了两国间更多的分歧而非共识。同时,乌方对俄乌30天内停止袭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议也不满意,希望停火范围能够包括其他民用基础设施。泽连斯基还强调,乌方无意转让特朗普政府“感兴趣”的扎波罗热核电站。

加沙和也门地区战火重燃。特朗普此前曾声称要“给中东带来和平”,但通过胁迫施压方式“促成交易”的努力最终失败。在与美国“充分协调”后,以色列军方18日起恢复对加沙地带大规模空袭,这意味着加沙停火协议已经破产。另外,美军15日开始对也门胡塞武装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作为反击,胡塞武装称已多次袭击美军航母。

多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进行了反制。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后,多方迅速出台反制措施。加拿大政府12日宣布对总计298亿加元(1加元约合0.69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的反制关税。欧盟委员会12日也宣布,欧盟决定对价值260亿欧元(1欧元约合1.09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反制关税,这将影响美国的牛肉、家禽、威士忌、摩托车等产品,该措施将于4月生效。英国《经济学人》网站日前刊文指出,美国加征关税是“一种严重自残行为”。

格陵兰岛反美情绪高涨。为抗议特朗普的“夺岛”言论,格陵兰岛首府努克15日举行了反美游行,上千名示威者行进至美国驻努克领事馆。丹麦和欧盟官员也纷纷发声为格陵兰岛“撑腰”。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日前表示,格陵兰岛将继续是丹麦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表示,欧盟支持丹麦捍卫包括格陵兰岛在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特朗普在1月20日就职典礼上宣称:“我最自豪的身份将是和平缔造者和团结者。”然而,仅仅两个月后,日本《读卖新闻》3月20日社论如此评述:“中东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攻击,俄罗斯无意响应全面停火倡议。特朗普的‘交易外交’陷入僵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称,在乌克兰和加沙地带,特朗普政府发现,结束战争比看上去要困难得多。法新社报道写道:“特朗普誓言实现和平,但在战争肆虐之际面临残酷现实。”

分析人士认为,“交易外交”陷入僵局的根源在于,特朗普只考虑美国自身利益,对外交往的动机仅仅是“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而完全不顾及他人尤其是冲突各方的诉求,更不愿意去努力解决根源性问题。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图西说,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外交不是通过严肃谈判,而是为了表演、施加影响以及构建于己有利的叙事”。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能凭空制造交易筹码,通过威逼利诱使对方让步,依靠的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其“交易外交”的实质,不过是基于强权的胁迫外交,完全服务于美国的一己私利。这种外交方式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是不顾相关方诉求,胁迫其接受美国开出的条件。如此外交即便能够达成“交易”,恐怕也难以持久。

英国《经济学人》一篇文章写道:“特朗普团队宣称,其交易将带来和平,被搭了80年便车的美国要将其超级大国地位转化为实际利益。然而,这只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危险,让美国变弱、变穷。”

本文深入剖析了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外交”政策,从其在多个国际事务中的表现可以看出,该政策以美国私利为导向,采用胁迫手段试图达成交易。但事实证明,这种外交方式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反而导致了诸多国际问题的恶化,使美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也让世界局势变得更加危险和不稳定。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845.html

(0)
甜雅mio甜雅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