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剩米饭制作的炒饭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展开,通过实际案例引出“炒饭综合征”,介绍了其类型及预防方法,提醒人们正确保存和食用剩米饭。
在日常生活中,米饭是家家户户餐桌上极为常见的主食。很多时候,我们难免会有吃不完的米饭,而将这些剩米饭制作成炒饭,也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一种吃法。然而,你可能想不到,看似普通的炒米饭,如果剩米饭的保存和食用方法不正确,它很有可能会从一道美食变身成“致命杀手”。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在广东江门,有一位50岁的陈先生(化名),他把冷藏了好几天的米饭拿出来做成炒饭吃。结果没多久,他就出现了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当被紧急送往医院的时候,他已经处于严重休克的状态,心脏、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也开始衰竭。好在经过ICU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陈先生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陈先生患上的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这种细菌常常出现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者炒饭当中,因此,由它引发的急性中毒症状也被人们称为“炒饭综合征”。
01 “炒饭综合征”分为两种类型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由它引发的食物中毒主要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这两种类型。
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呕吐毒素,特别容易在淀粉类食物中产生,像米饭、面条、土豆等都在其列。而这种呕吐毒素非常顽固,需要在126℃的高温下加热90分钟才能够被去除。所以,案例中的陈先生(化名)把剩米饭简单炒制后就食用,其中含有的呕吐毒素并不能被有效去除,从而导致了食物中毒的发生。
腹泻型: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腹泻型肠毒素,相对来说去除条件没有那么苛刻,在45℃加热30分钟,或者56℃加热5分钟,就可以去除毒素。腹泻型蜡样芽孢杆菌中毒的潜伏期为2~36小时,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
02 四步远离“炒饭综合征”
为了避免“炒饭综合征”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预防:
一是食物应避免长时间放置:食物最好是现做现吃,尽量避免将食物长时间放置,尤其是米制品以及其他容易滋生细菌的食物。
二是吃不完的食物要妥善保存:可以先把食物放入食品保鲜袋或者保鲜盒中,然后再放进冰箱内进行低温冷藏,并且要注意是短期保存。
三是食用前彻底加热:在食用隔夜食物之前,一定要彻底加热煮透,这样有助于杀死蜡样芽孢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
四是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同时保持厨具和餐具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本文通过广东江门陈先生因食用剩米饭炒饭而中毒的案例,引出“炒饭综合征”,介绍了其两种类型及特点,并给出了四步预防方法,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保存和食用剩米饭,以免引发健康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