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医生:从特权观念到关怀患者的蜕变,打破医患隔阂:医生增强同理心的重要性

一位印度医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对医患关系持有特权观念,用粗鲁方式对待病人,到后来在保健中心工作逐渐改变想法,意识到关怀患者、增强同理心重要性的转变过程,同时提及了提升患者整体健康福祉在医疗领域所需的多方面努力。

据《印度快报》3月19日的文章报道,文章原题为《过去我常对患者大喊大叫,后来学会了关怀病人》。刚从医学院毕业那会儿,这位医生对医患关系还存在着特权观念。白大褂和听诊器成了他医生身份的显著象征,然而,那时的他内心却充满了自我怀疑。他觉得自己既没有足够精湛的专业技能,也缺乏对患者应有的同情心理,无法很好地治愈患者。在这种自我怀疑下,不耐烦地大喊大叫就成了他的一种防御机制。他用粗鲁的方式去对待病人,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病人对他产生依赖或者因他的治疗效果而感到失望。

印度医生:从特权观念到关怀患者的蜕变,打破医患隔阂:医生增强同理心的重要性

当时,他所在的门诊部门位于较高的楼层,那里时常出现电梯失灵的状况,病人排队等待的时间也特别长,这些问题不断地折磨着前来就诊的病人。而且,门诊工作时间到下午就早早结束了,这就使得一大批依靠日薪生活的工人根本无法及时就诊。而这位医生在诊疗时,也仅仅只是针对病情,简单地对症下药。他清楚地记得,曾经有一位年迈的女性患者,絮絮叨叨地向他讲述自己的病症,他却心不在焉地回应着。两分钟的看诊时间一结束,她就被警卫推开了,他则潦草地开了一长串药方,上面只写了一个通用的诊断名词:全身疼痛。

不过,当他到保健中心工作后,想法逐渐发生了改变。当他询问患者病情之外的日常生活情况时,许多中老年女性患者开始流泪啜泣。原来,她们的丈夫和孩子大多都去大城市谋生了,身边根本没有人能陪她们说说话。实际上,她们并不迫切需要药物治疗,她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点关心,需要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倾听者,能安慰她们“一切都会好起来”。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同情心对于患者整体健康福祉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就像报告中所说的,医生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诊疗方式,更要增强针对患者的同理心和平等意识。同时,要促进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平,还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导者积极决策、跨部门协调以及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等方面做出努力。

此外,增强对患者的同理心,需要医生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然而,在医疗实践领域,这种情况依然非常少见。大多数在空调房里工作的年轻医生可能根本想不到,患者会因为高昂的医药费或者医生冰冷的态度而留下心理创伤。医生们应该把患者带到医疗保健中心,花时间陪伴他们,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生活。同时,年长医生的以身作则也同样重要。前几天,当他询问年轻的实习医生会给病人提供怎样的饮食建议时,他们不假思索地说出昂贵的水果、蔬菜等答案,这表明他们根本不了解患者实际的经济状况。直到他告诉他们患者微薄的工资时,他们才感到羞愧,并开始考虑让患者吃更便宜的替代品。所以,我们需要尽早让实习医生们了解这些实际情况。

本文通过一位印度医生从对患者冷漠粗鲁到学会关怀的转变经历,强调了医生增强同理心、了解患者生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促进医疗健康领域公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呼吁医生尤其是年轻实习医生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485.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