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于3月17日发布的“兆瓦闪充”技术,包括其核心性能、对股价和资本市场的影响,还阐述了比亚迪在电动车技术上的其他突破,以及该技术与华为超充技术的对比和当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
3月17日,比亚迪正式对外发布了备受瞩目的“兆瓦闪充”技术。这项技术堪称电动车充电领域的重大革新,它能够在短短5分钟内,为电动车补充可行驶400公里的电量。
受“兆瓦闪充”发布这一重大利好消息的刺激,3月18日,比亚迪的股价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强劲。其A股在盘中一度大幅上涨超过2%,股价触及390元/股,成功创下历史新高;港股比亚迪股份在盘初更是气势如虹,最高上涨6%,达到408.8港元/股,同样刷新了历史纪录。
在技术介绍环节,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详细解读了“兆瓦闪充”的核心性能。该技术的最高充电电压达到了1000V,最大充电电流为1000A,最高充电倍率达10C,最大充电功率高达1MW,其峰值充电速度更是惊人,可达每秒2公里。也就是说,仅仅5分钟的充电时间,电动车就能实现407公里的续航补能。王传福着重强调:“要彻底解决电动车充电焦虑这一难题,终极方案就是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与燃油车的加油时间基本相当,实现在补能速度上的‘油电同速’。”
为了加速“兆瓦闪充”技术的广泛普及,比亚迪制定了宏大的计划。公司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过4000座“兆瓦闪充站”,旨在打造一个覆盖范围广泛、响应速度迅速的高效补能网络。
“兆瓦闪充”技术的发布,不仅让比亚迪股价一路走强,还在资本市场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充电桩板块集体高开,英可瑞、奥特迅、京泉华、泰永长征等多只相关个股纷纷封上涨停板,整个市场情绪被全面点燃。
值得一提的是,3月17日,比亚迪还正式发布了超级e平台,同时推出了闪充电池、3万转电机以及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这一系列举措实现了核心三电系统的全面升级,标志着比亚迪的电动化布局正在不断提速。此次发布不仅是比亚迪在电动车技术上的重要突破,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竞争格局。
比亚迪推出闪充电池,背后是对用户“充电焦虑”这一核心痛点的精准把握和积极回应。尽管近年来电动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充电速度慢、补能时间长,始终是制约用户体验的重要瓶颈。
在发布会上,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坦诚地表示:“为了彻底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问题,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就是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与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一样短,也就是在充电速度上实现‘油电同速’。”
要实现“油电同速”并非易事,需要在充电系统中同时突破超高电压和超大电流的技术难题。而此次发布的超级e平台,是全球首个量产的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它将电池、电机、电源和空调系统全部提升至1000V电压水平,正式把电动车行业带入了“千伏时代”。
在超级e平台的有力支撑下,比亚迪此次发布的闪充电池实现了充电效率的跨越式提升。比亚迪通过从电池正极到负极的全方位技术创新,构建起超高速离子通道,使得电池内阻降低了50%,最大充电电流达到1000A,充电倍率达到10C。
这一重大突破意味着,在兆瓦闪充技术的加持下,比亚迪电动车可以在5分钟内补充能行驶407公里的电量,峰值充电速度可达每秒2公里。
为了支撑兆瓦闪充技术的推广落地,比亚迪同步发布了全面的补能生态规划。除了计划建设大量“兆瓦闪充站”外,比亚迪还提出了“公共充电桩兼容计划”。通过采用“双枪充电”和“智能升压”技术,充分利用市面上已有的500V和750V充电桩,实现兼容性升级,让现有公共充电桩也能满足兆瓦级别的充电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比亚迪宣布将兆瓦闪充桩的技术面向全行业开放,这无疑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补能效率提升。
比亚迪在发布会上强调的“1秒2公里”充电速度,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被视为对华为两年前“1秒1公里”超充技术的直接回应。
2023年上海车展,华为发布了全新一代全液冷超充架构充电解决方案,其最大单柜功率达到720kW,支持12路枪线输出。华为通过液冷散热技术,使超充设备的寿命延长至10年,进一步提升了充电效率和耐久性。
2023年11月,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智界S7发布会上透露,智界S7搭载华为“巨鲸”800V高压电池平台,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15公里,CLTC综合续航达855公里。华为的鸿蒙智行充电服务已覆盖全国340多个城市,拥有4500个高速充电站和超过70万个公共充电枪,预计2024年年底将突破10万个华为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
华为智能充电网络领域总裁王志武在今年年初的“2025充电网络产业十大趋势”中指出,随着充电场景从城市延伸至县域乡镇和复杂的高速物流环境,行业正加速推进大功率液冷超充布局。
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376万台,同比增长35.1%。其中,直流充电桩171.4万台,交流充电桩204.6万台。
然而,高功率液冷超充桩的渗透率仍然偏低。主要原因在于液冷充电枪的成本较高,导致技术推广受到一定限制。招商证券最新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华为已在全国超过200个城市部署了5万多个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但未达到此前设定的目标。
根据中金公司预测,2026年中国液冷超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90亿元。其中,主机市场空间预计为77.4亿元,终端市场空间为近10亿元。预计到2026年,全国液冷超充站数量有望达到4.5万座。
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该技术性能卓越,能大幅缩短充电时间,实现“油电同速”,还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应。同时,比亚迪在电动车技术上不断创新,推出超级e平台等。此外,将其与华为超充技术进行了对比,并介绍了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市场规模预测。比亚迪的技术突破有望推动电动车行业的发展,缓解用户充电焦虑。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