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贵州春耕时节的农业发展情况,介绍了贵州各地结合山地地形,利用农机进行机械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在品种选育上发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值,展现了贵州农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眼下正值春耕的关键时期,贵州各地充分结合自身山地地形的实际情况,巧妙运用各类农机设备,紧紧抓住农时,积极推广机械作业模式,借助科技手段为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助力,致力于打造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新样板,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农机上山路”。
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在贵州的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春耕的繁忙景象。
在贵州长顺县思京村,一台台旋耕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忙碌着,它们正在为大豆玉米制种的播种工作精心做准备。长顺县的农机操作员介绍说:“旋耕机的作业效果特别好,它可以把土地翻打得很细碎。要是靠人工劳作的话,一天只能完成一两亩地的工作量,而这台机子一天就能完成二三十亩地,效率提升非常明显。”
在遵义仁怀,旋耕机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翻耕作业,为后续的耕种打下坚实基础。
而在黔东南州锦屏县,无人机在空中盘旋,正进行着农药喷洒作业,科技的力量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便捷。
除了大力推广农机作业,各地还在品种选育方面下足了功夫,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畅通农产品的销路。
在黔东南州麻江县的一片蔬菜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收新蔬菜品种——西兰苔。这种蔬菜的茎杆可以作为腌菜的优质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基地负责人介绍道:“我们首次种植了200亩的西兰苔,目前已经陆续上市了。亩产量达到了3000斤,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今年的产值大概在200万元左右,不仅亩产高,而且价格也十分可观。”
此外,当地还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需求,积极采取套种、轮作等科学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精品蔬菜种植。
黔东南州麻江县西兰苔种植基地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据黔东南州麻江县农业推广站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我们引进了48个蔬菜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目前,全县已经成功认证了5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3万余亩,产值达4000万元。”
回顾2024年,贵州农业成绩斐然。一产增加值增长3.8%,农民人均收入增长7%。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超4100万亩,产量超1100万吨,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辣椒、刺梨、李子等产业规模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本文展示了贵州在春耕时节积极利用农机进行生产,提高效率,同时注重品种选育和种植模式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值。2024年贵州农业的出色成绩也证明了这些举措的有效性,未来贵州有望继续在特色农业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果,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的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