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介绍“洗钱”的概念,引出百年人寿山东分公司展示的两个典型洗钱案例,包括“跑分”兼职和出售银行卡案例,详细阐述案例情况及风险警示,最后给出金融消费者反洗钱的几点建议。
在众多电影情节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洗钱”的桥段。故事里的反派们有着不明来源的巨额钱财,这些反派可能是走私军火、贩卖毒品的穷凶极恶的犯罪组织,也可能是实施电信诈骗的狡猾犯罪分子。他们通过购买、租借他人的银行账户,精心运作,将这些非法收入进行“漂白”,最终让这些钱以合法收入的形式流入自己的腰包,完成罪恶的洗白过程。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百年人寿山东分公司的脚步,通过两个典型的洗钱案例,来深入、具体地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洗钱。
【案例一】“跑分”兼职
基本情况
“跑分”,这是一种为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为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提供银行卡、支付账户或收款二维码等,并帮助转移非法所得。“跑分”平台常常打着兼职招聘的幌子,吸引群众参与。它们通过搭建平台网站,采用类似网约车“抢单”的模式进行运作。招募者宣称这种兼职来钱快、回报高,这对于一些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的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2020年12月,黄某组织吴某等人组成了“跑分”团伙,专门为网络犯罪团伙转移非法所得。从2020年12月初至2021年5月底期间,这个“跑分”团伙为国外网络犯罪团伙转移的非法所得流水金额高达1.79亿元人民币。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人吴某等人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至五年不等,同时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至一万元不等。
风险警示
作为金融消费者,我们一定要警惕这类“跑分”陷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时刻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千万不要被网络上那些不切实际的高额利润所迷惑,更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的小利,就随意出租、出借自己的银行卡、支付账户或收款二维码等。否则,很可能会沦为犯罪分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
【案例二】出售银行卡
基本情况
在2020年3月,赵某在某银行办理贷款时,遇到了一名男子。这名男子主动询问赵某是否有不用的银行卡,并表示愿意用1000元买下,还强调只是用来收货款,是因为自己征信有问题才找人帮忙。赵某没有多想,觉得没什么风险,反正自己银行卡里又没有钱,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办理了新的手机卡,把一张平常不用的银行卡与新手机号进行关联绑定,并把银行卡升级至一类账户(带U盾、网银),随后将银行卡、新手机卡交给了对方,换得了1000元钱。然而不久后,赵某就被公安机关抓获,他感到十分莫名其妙。据警方查证,买卡人利用赵某的账户转移信息网络犯罪所得480万元。经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被告人赵某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风险警示
银行卡不仅仅是一种信用支付载体,更是个人身份的象征。它关联着我们的隐私信息,链接着资金交易,需要户主妥善保管和使用。我们千万不能将银行卡当做换钱的工具。要知道,卖卡赚钱所获得的利益是非常小的,而一旦涉及违法犯罪,那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个买卖实在是不划算!
【提高警惕 助力反洗钱】
面对纷繁复杂的洗钱陷阱,金融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犯罪圈套。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机构
合法的金融机构接受国家的严格监管,会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这既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机构自身负责。而像地下钱庄、非法网络支付、非法跑分平台等非法机构,它们逃避监管,不仅可能为犯罪分子和恐怖势力转移资金、清洗“黑钱”,成为社会的公害,而且根本无法保障客户资金和财产的安全。所以,我们要选择安全可靠、严格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这样我们的资金和个人信息才会更有保障。
2. 不要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账户、银行卡、U盾和支付二维码
身份证件、账户、银行卡、U盾和支付二维码不仅是我们进行交易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进行反洗钱资金监测和犯罪案件调查的关键途径。如果出租或出借这些物品,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比如,他人可能会盗用您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您可能会协助他人完成洗钱行为;您还有可能成为他人金融诈骗犯罪的“替罪羊”;您的诚信状况会受到合理怀疑;您的声誉和信用记录也会因他人的不正当行为而受损。
3. 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
提现是犯罪分子最常用的洗钱手法之一。有些人受朋友之托或受利益诱惑,会使用自己的个人账户或公司的账户为他人提取现金,从而为他人洗钱提供了便利。然而,要知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一定要切记,账户会忠实记录每个人的金融交易活动,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
4. 勇于举报洗钱行为
我国《反洗钱法》特别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公安机关举报洗钱活动。同时,法律规定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和举报内容保密。对于在反洗钱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国家也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本文先介绍了洗钱的概念,接着通过“跑分”兼职和出售银行卡两个典型案例,详细说明了洗钱的常见手段及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最后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防范洗钱的四点建议,提醒大家提高警惕,远离洗钱犯罪。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