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问题凸显,专家为“小胖墩”指明减重方向

本文围绕儿童肥胖问题展开,介绍了北京儿童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开诊的情况,分析了肥胖给儿童带来的健康危害,给出了儿童科学减重的方法,还指出了当前儿童肥胖防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近日,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的“体重管理门诊”正式开业。开诊现场十分热闹,众多家长听闻消息后纷纷赶来,希望能为家里的“小胖墩”获取专业的减重建议。

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肥胖到底会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健康方面的危害呢?又该如何掌握儿童减重的“科学密码”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多地的儿童医院。

肥胖导致的慢性病向儿童青少年蔓延,危害极大

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的主任医师黄鸿眉,对近期接诊的14岁患儿小明的情况十分担忧。小明身高170cm,体重却达到了89kg,因为高血压在心脏内科住院治疗,同时还伴有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和糖耐量受损等问题。

黄鸿眉介绍,由于小明血压偏高,家长担心运动有风险,并不鼓励他参加运动。在门诊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体重已经超标,反而觉得孩子胖一些很可爱,直到孩子出现了肥胖并发症才开始重视起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傅君芬表示:“儿童肥胖很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这些慢性病向少年儿童蔓延会带来极大的健康危害。”此外,肥胖还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以及骨骼发育,对孩子的行为、认知和智力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裴舟指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与成人是有差别的。成人主要依靠体重指数(BMI)来判断,但儿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诊断标准并不一致。

调查研究发现,儿童期肥胖的产生主要是脂肪细胞数量增多,而成人期主要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6至7岁肥胖儿童成年后肥胖率约为50%,10至19岁肥胖青少年中,超过70%会发展为成年肥胖,并增加相关疾病的风险。

裴舟呼吁:“必须将肥胖扼杀在萌芽阶段。”

掌握这些“科学密码”,帮助儿童科学减重

国家疾控局发布了《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四部门也联合制定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等国家级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文件,这些文件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了“营养”“科学减重”等关键词。

专家指出,“吃、动、减”是儿童减重的“科学密码”。

黄鸿眉强调:“我为家长们推荐一个‘黄金餐盘法则’,即餐盘的1/2是非淀粉类蔬菜,1/4是优质蛋白(如鱼、豆、瘦肉),1/4是全谷物。”智慧饮食并不是让儿童青少年节食,而是重塑饮食结构。建议每日精制糖摄入少于25克,减少加工食品及反式脂肪的摄入,每口咀嚼20次,单餐用时超过20分钟。

在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运动5天,每天60分钟,强度组合推荐“30分钟有氧 + 20分钟抗阻 + 10分钟柔韧”。在运动方式上,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且能够坚持的运动,如舞蹈、球类、障碍跑等。

黄鸿眉说,减重需要遵循渐进原则,家长应该建立“营养—运动—监测”管理闭环,避免采取极端节食等损害健康的减重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构建受益终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裴舟表示,家长们要正视肥胖问题,避免拖延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才来医院就诊。需要就诊的情况包括孩子BMI达到肥胖或超重标准;出现颈部、腋下等部位黑棘皮,腹部皮肤紫纹;出现多饮多尿、睡眠打鼾等症状。

专家指出,不能将体重管理门诊当做“减肥速成班”,体重控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是减重的核心,需要严格自律,其他医疗手段都只是辅助。

突破这些“瓶颈”“堵点”,有效防控“小胖墩”

傅君芬表示:“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部分家长误将‘多吃’等同于‘营养好’,忽视了高糖零食、久坐行为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因此,提升家庭健康素养、推广科学喂养理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也有家长在网上表示,部分减重措施落实起来“有心无力”。比如课业压力导致家中学龄儿童日均运动量不足1小时,睡眠不达标;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超过2小时,久坐以及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等。

对此,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专家团队建议,构建家庭、校园、医疗三方防护网,打破“致胖闭环”。家庭端可以推行“健康加油站”,开展亲子烹饪实践;校园端实施“五色营养餐盘”,创新课间运动模式;医疗端建立多学科联合门诊,开展人体成分分析、代谢指标监测。

裴舟表示,与部分欧美国家已批准多款儿童减肥药相比,我国尚未有药物获批。临床治疗依赖基础性干预,对中重度肥胖患儿缺乏有效的医疗支持,本土化药物研发及治疗指南更新亟待加速。

专家呼吁,儿童肥胖防控需要从“治病”转向“治未病”,构建家校医协同治理体系是打破儿童“胖循环”的核心路径。让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重塑健康轨迹,为下一代筑牢健康体重的防线。

本文聚焦儿童肥胖问题,先介绍北京儿童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开诊情况引出话题,接着阐述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给出科学减重方法,最后指出防控儿童肥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强调全社会应共同构建家校医协同治理体系,从“治未病”角度防控儿童肥胖。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531.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