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展开,详细阐述了亚洲经济的现状、增长原因、发展特点以及未来趋势,强调了中国在亚洲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亚洲化”进程对亚洲经济的推动。
3月25日,在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发布了《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尽管当下世界经济增长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亚洲依然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据预测,到2025年,亚洲经济增速将达到4.5%,而且亚洲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会持续上升。
从数据来看,按汇率计算,亚洲产出在全球产出中的占比将从去年的36.1%提升至今年的36.4%;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这一比重将从48.1%提高到48.6%。回溯到2000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产出在全球生产总比重中仅为30.3%。由此可见,自新世纪以来,亚洲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规模增长最多的地区。
亚洲经济的增长不仅体现在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提升上,更体现在经济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衡量全球价值链时,通常采用中间品贸易规模这一指标来比较不同区域的情况。相关数据显示,在全球价值链中间品的贸易中,亚洲占据了41.17%的份额,位居首位;欧盟占26%,北美占15.12%。这充分表明亚洲依旧是全球价值链的核心,而中国则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中心。
2018年,美国挑起了中美贸易摩擦,然而这一举措并未提升美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地位,反而使美国与中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重要性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数据显示,2017年以后,全球中间品贸易对中国的依存度开始超过北美。到2023年,全球中间品贸易对中国的依存度为16%,对北美的依存度为15%。
亚洲经济能够持续实现高质量成长,堪称全球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的一大奇迹。也正因如此,21世纪常常被称作“亚洲世纪”。在这期间,全球经济遭受了多次重大冲击。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亚洲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是因为亚洲国家在经历1998年金融危机后,对货币和财政政策提高了警惕;而且亚洲国家也基本成功避开了过去几年因全球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所引发的大通胀。
中国是亚洲经济在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作为亚洲经济的支柱,不仅在促进地区贸易、投资等方面发挥了枢纽作用,还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由此产生的规模性与成长性效应为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曾经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进一步强化了亚洲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在当前动荡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有能力为东亚以及东南亚等地区营造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一体化进程,形成良性循环。
亚洲经济成功的秘诀在于该区域正日益走向“亚洲化”。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内的贸易比重不断提高。如今,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同样也是东盟、日韩以及南亚等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亚洲化”还体现在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以及供应链的分工合作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充分展示了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共识以及加速经济一体化的坚定决心。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强化了亚洲市场的规模效应:亚洲聚集了全世界六成的人口,同时还有中国、东盟、印度等国家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亚洲内部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充足的劳动力,使得制造业在区域内能够进行系统性的供应链再分工。作为重要创新源之一的中国,又为亚洲经济注入了持续的活力与动力。
尽管当前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亚洲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特别是中国和东盟,持续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在经济增长、货物与服务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蕴含着新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特朗普2.0”可能带来的贸易紧张加剧和保护主义,或许会加速亚洲一体化进程,使亚洲进一步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增强“亚洲化”程度和影响力,成为稳定和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基石。
本文通过引用博鳌亚洲论坛的报告,分析了亚洲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亚洲经济在规模、速度和质量上都有显著提升,中国在亚洲经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亚洲化”进程加速推动了亚洲经济一体化。尽管世界存在不确定性,但亚洲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望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