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美国在俄乌冲突接近尾声后将目标转向中国展开,详细阐述了美国在国防报告中渲染“中国威胁论”,在台海、南海等多方面对中国进行挑衅的具体行径,分析了中美之间面临的安全竞争形势,并强调中国需凭借智慧和勇气应对挑战,实现民族复兴。
在俄乌冲突的硝烟逐渐散去之际,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浮上水面:在乌克兰之后,美国的下一个目标会是中国吗?
如今,俄乌冲突已接近尾声。这场冷战后规模最大、军事技术含量最高的局部冲突,让俄罗斯和乌克兰都遭受了巨大的伤痛。作为美国打压俄罗斯的重要手段,俄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削弱俄罗斯的目的。那么,美国下一个战略目标的箭头又将指向何方呢?
早在2024年,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就再次大肆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报告中声称,美国目前面临着自1945年以来最为严重、最具挑战性的威胁,而其中首要威胁就来自中国。并且强调,如果美国不做出重大改变,力量平衡将持续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倾斜,因此加大投入、寻求改变已“迫在眉睫”。由此可见,在挑动乌克兰持续反俄并间接挑起俄乌冲突之后,美国的下一个目标极有可能就是中国。
美国直接摊牌,中国成为最大战略对手
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发布的这份报告宣称,中国正在多个领域超越美国。经过二十年的军事投入,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尽管这份报告并非美国政府发布的正式文件,但由于它在两党层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际上,早在2022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22年国防战略》中就再次重申,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这其实与美国的传统有关,美国在发展过程中,时刻都需要一个对手和敌人,以此来获得安全感。比如在二战前后,它将德国、日本视为对手;冷战期间,又把前苏联当作敌人。冷战结束后的前20年,虽然没有明显的对手和敌人,但美国仍不断挤压俄罗斯的发展空间。
到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开始将矛头对准中国。拜登政府也延续了这一策略,继续把中国当作竞争对手。即便中国的发展并不会威胁到美国的生存与发展,美国还是执意将中国视为对手。
例如,美国搞出了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企图“限制向中国出口所谓‘敏感’产品”,并且将其定义为“独立于中国的安排”。由此可见,在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同时,美国却在不断拉拢盟友,组建排华“小圈子”。
针对2024年美国国防战略委员会发布的这份报告,中国国防部迅速做出了回应。中国国防部指出,美方加紧与台湾地区进行军事勾连,并通过军售军援加速武装台湾,这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
美国的这些行径,一方面极大地助长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导致台海局势持续紧张,甚至有可能引发冲突和战争。因此,中国政府通过多个渠道敦促美方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希望美国能够认清引火烧身的严重后果,停止美台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停止纵容支持“台独”分裂势力,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遏制中国,支持民进党当局挑起台海矛盾
美国之所以在台湾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是因为它认为在中美竞争中,台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产,所以不会坐视中国大陆统一台湾。直白地说,美国的根本利益在于确保台湾地区“独立”于中国大陆的掌控,继续作为其“盟友”存在。
2022年,南希·佩洛西以极其挑衅的姿态访台,使得中美关系原本暗中的紧张局势全面公开化。
2023年,美国智库和美国众议院相继进行了台海兵推。特别是美国众议院,在兵推之后不断鼓吹美军会击沉大陆军舰80艘,还称会有8万解放军成功登陆台湾。
为了牵制中国,2023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拜登政府再三要求台当局放弃采购传统的大型武器,转而选择有助于击退海上进攻的“不对称”作战武器。
为了促使台军快速建设“不对称”战力,美国还将其作为是否同意对台军售的判断标准。例如,台湾向美国求购的M109A6自行榴弹炮、MH – 60R“海鹰”反潜直升机等传统武器,都因不符合“不对称”武器的标准而遭到美国政府拒绝。
此后,台当局紧跟美国指挥,不顾岛内民众反对,大量采购“海马斯”火箭炮、“毒刺”防空导弹、“标枪”反坦克导弹以及“火山”布雷车等武器。甚至还有美国学者要求美国承包商优先处理台湾的订单,缩短其接收武器的时间。
由此可见,美国精英阶层会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领导层最终都会采取相似的行动,这与党派无关。
尽管美国在中东地区和乌克兰投入了大量军事资产,导致其能动用于保卫台湾的力量相对薄弱,但我们也要看到,美国在东亚仍拥有大量军事资产。而且拜登总统已经在四个不同的场合承诺美国将会保卫台湾。
一旦台海爆发冲突,美国会立刻开动宣传机器编造故事,让美国民众相信介入台海冲突是必要的。如今特朗普上台,我们不能忘记他曾有挑战中国、视中国为对手的过往历史。所以,我们没有理由相信特朗普在任上会改变美国的东亚政策,与中国交好。他或许会在俄乌战争问题上改变对俄立场,但不会推动甚至都不会试图改变美国的对华政策。
面对美国在台海不断挑事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早就警告过,“台湾不是乌克兰,台湾从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和法理事实。”
事实的确如此,美国可能妄图复制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操作方式,但台湾和乌克兰有着本质的不同。如今台湾地区的和平取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而不是像台当局那样向美国摇尾乞怜,指望外部势力售卖武器或提供军事支持。
落子南海,挑起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冲突
除了在台海不断制造事端,美国在南海也同样不消停。2023年10月22日,菲律宾不顾中方的再三劝阻和警告,执意派出两艘运输船和两艘海警船擅自闯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企图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违规建筑物资。
中国海警船在多次喊话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对菲搭载违规建材的船只采取管制措施,同时对菲方运送食品等必要生活物资作出了临时性特殊安排。
不难看出,正是在美国的支持下,菲律宾才如此有恃无恐。因为菲律宾是美国的紧密盟友,两国还正式签署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的切身利益在于确保中国不在南海掌控主导权。
因此,一旦中菲冲突局势升级,美国很可能会介入干预局势,或者借此与菲律宾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菲律宾就组织了14次向“坐滩”军舰运补行动。
尤其是在下半年,菲方每次运补都携带记者同行,通过剪辑拼凑炒作中方“阻碍运补”“冲撞”菲方船只,塑造自身“受害者”形象。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美国很可能会承诺在南海为菲律宾船舰提供护航,进一步激化中美之间的矛盾。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把美国的势力赶出东亚地区,赶出第一岛链之外,甚至第二岛链之外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但美国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发生。美国需要在南海维护航行自由,并限制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这使得局势变得十分危险。
鉴于中国与菲律宾多次在仁爱礁发生冲突,可以说相比台湾海峡,南海这个热点更有可能激化中美之间的矛盾。
在仁爱礁冲突后,美国高级官员频频发表挑衅言论,不仅声称美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菲律宾向在仁爱礁非法“坐滩”的军舰执行运补任务,还妄议台海问题。
近年来,美国持续推进“以海遏华”的政策,不断渲染所谓“南海航行自由”问题。“航行自由”甚至成了美国联合盟友巡航军演的常用借口。
除了菲律宾频频侵闯中国仁爱礁、黄岩岛海域,2024年4月,美日菲举行首次三边峰会,就南海问题攻击中国。美日印澳“四边机制”还首次批准四国进行海岸警卫队的合作,将集中在南海及其周边水域轮流进行联合巡逻。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军在南海针对中国的抵近侦察越来越具有进攻性,频频逼近中国大陆和海南岛领空,不断刷新抵近中国海岸的距离。有关数据表明,美军每年有约100架次逼近中国大陆及海南岛领空,多数距离领海基线已不足30海里。
美国以“挑战”沿海国所谓“过度海洋主张”的名义,频繁进入中国南沙群岛附近海域开展“航行自由行动”,其根本目的是企图否定中国在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通过在国际社会渲染“南海航行自由”问题,美国以此为借口强化其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挑拨地区国家关系,为其在政治和军事上介入南海问题提供口实。
中美两国正面临一场严峻的安全竞争,这场竞争或许会贯穿整个21世纪。从时间维度来看,对我们有利。美国虽然在现有资源掌控上占据优势,但在拓展新资源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应聚焦于构建新体系,而不是单纯防范美国的极端举动。美国的焦虑情绪日益明显,应对策略也捉襟见肘。然而,美国绝不会轻易放弃霸权,除非陷入绝境。这使得美国采取冒险行动的可能性不断增加。
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在乌克兰之后,美国的目标很可能会对准中国。这需要中国政府以更高超的智慧和勇气去应对,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深入剖析了美国在俄乌冲突接近尾声后,将目标转向中国的种种表现。从国防报告渲染“中国威胁论”,到在台海支持“台独”势力、在南海挑动周边国家与中国冲突等方面,揭示了美国遏制中国的野心。中美之间的安全竞争形势严峻,但时间站在中国这边。中国需保持清醒,凭借智慧和勇气应对挑战,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有利条件。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