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实施一个月后,券商投行在新规下对IPO项目的收费情况,介绍了相关数据以及主流计费模式。
据财联社3月17日消息,自2月15日《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正式实施以来,至今已过去整整一个月。此项新规产生了一项重要影响,那就是叫停了券商承销费以往按发行规模递增收费比例的做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券商投行在新规实施后究竟会如何对IPO项目进行收费,这一问题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总共有13个IPO项目启动了招股工作。在这13个项目中,有10家发行人选择采用网下询价的方式来定价,而这种定价方式也进一步决定了募资规模以及相应的保荐承销费。
记者经过深入观察发现,在上述10单采用询价方式的IPO项目中,“募资总额×固定费率 + 保底收费”的计费模式成为了投行的主流选择。具体来看,承销费率在5% – 15%之间呈现出不同的数值。不过,也有少数询价项目的承销费采用了“一口价”的方式。
《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实施一个月后,券商投行在IPO项目收费上的情况。新规叫停了按发行规模递增收费比例的做法,过去一个月13个IPO项目中有10家采用网下询价定价,主流计费模式为“募资总额×固定费率 + 保底收费”,少数采用“一口价”。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