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多项纪录刷新,引领世界聚变标准,“中国环流三号”新成就:为人类理想能源开启新征程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3月28日取得的重大实验成果,包括实现原子核和电子的特定高温、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跃升等,还阐述了其创造的多项新纪录和成果,并提及后续科研计划。

首先,要诚挚感谢提供线索的热心网友。

3月28日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中核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可知,当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实现了国内首次原子核温度达到1.17亿度、电子温度达到1.6亿度的惊人成绩。而且,其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了大幅跃升,这标志着中国聚变研究成功挺进燃烧实验阶段。

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多项纪录刷新,引领世界聚变标准,“中国环流三号”新成就:为人类理想能源开启新征程

“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依靠自身力量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它的能量产生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极为相似,所以被赋予了新一代人造太阳的美誉。人造太阳所产生的聚变反应能够释放出极其巨大的能量,其聚变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并且主要产物清洁安全,因此被视作“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

“中国环流三号”此次最新实验创造了我国聚变研究领域的多项新纪录,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原创性、前沿性和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自主研发并成功应用多型国际一流的聚变研发核心装备,取得国际领先的硬核成果。其一,自主研制的高功率微波回旋管成功投入运行,最高注入功率达到了2.5MW。科研人员还掌握了稳定获得电子内部输运垒的控制技术,从而实现了电子温度达到1.6亿度。其二,建成并投运了2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中性束注入加热系统,这可是提升原子核温度的核心设备。单条束线最大功率达7兆瓦,让我国在这一领域跻身国际第一梯队。其三,成功突破了高压电源的多项核心技术,自主研制的高压电源最高可实现120kV的直流输出,精度优于1%,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首次提出并实现了提高芯部能量约束的新方法,掌握了提升原子核温度的运行策略。科研人员独创性地探索了芯部能量约束调控方法,成功抑制了制约原子核温度提升的芯部磁流体不稳定性,攻克了电流剖面及密度剖面控制等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原子核温度超过1亿度的可重复放电,这一壮举标志着中国聚变装置运行的综合水平稳居世界前列。

高效解决聚变堆堆芯亿度级温度和等离子体密度精准测量的核心难题。自主研制的国际首套、精准度2倍于国际同行的三光栅精密光谱仪及紧凑型汤姆逊散射多色仪等数十余套核心装备,系统性地突破了高时空分辨率、强抗辐射干扰、毫秒级动态响应等困扰聚变大科学装置诊断测量的核心技术壁垒。部分关键技术入选国际学术组织ITPA诊断国际联合实验课题。

关键“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广泛应用。自主研发的聚变装置控制系统(CODIS)已在国内外1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聚变装置得到应用,为未来聚变堆提供了强健、有力的“中国芯”。

原创核心技术走出国门,引领世界聚变国际标准制定。原创超声分子束聚变加料技术并实现技术升级,发展了矢量注入及混杂注入原创性技术,保障了聚变装置高参数运行的调控需求。该技术已立项ISO国际标准,成为中核集团西物院热氦检漏技术获批发布世界核聚变领域首项ISO标准后的又一重大创举。

挺进燃烧实验,意味着可控核聚变走向应用的核心环节。接下来,科研人员会对“中国环流三号”装置进行能力升级,进一步获取可控核聚变反应的核心关键数据。

本文介绍了“中国环流三号”在3月28日的重大实验成果,包括实现高温、综合参数跃升等。详细阐述了其创造的多项新纪录和成果,涉及核心装备研发、能量约束方法、测量难题解决、控制系统应用和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最后提到挺进燃烧实验的意义及后续科研计划,彰显了我国在可控核聚变研究领域的显著进步和强大实力。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400.html

(0)
小耀小耀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