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疗愈:助孤独症孩子搭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西安市满天星心智障碍者家长互助公益慈善中心为孤独症孩子开设美术课的故事。美术教师董方毅针对孤独症孩子特点进行教学,孩子们在课程中逐渐掌握绘画技巧,其画作不仅展现内心世界,还走向公众视野,获得认可,体现了艺术对孤独症孩子的疗愈作用。

在西安,有这样一个充满温暖与希望的场景。4月2日,在一间画室里,美术教师董方毅正蘸取着颜料,一边做着示范,一边大声描述着自己的动作:“树叶是黄色加绿色,树叶是——”他耐心地等待着孩子们重复他的指令。很快,此起彼伏的回声在安静的画室里响起,让这里瞬间热闹了起来。再看那一张张画板,上面鲜艳的色彩正不断变幻,仿佛在创造一个个瑰丽的世界:有旋转的晴空,像是梦幻中的天空在舞动;有无尽的河流,仿佛流淌着孩子们内心的思绪;还有盛开的紫色睡莲,宛如绽放的希望之花。

每周三上午,西安市新城区明宫社区工会驿站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小画家。2019年,西安市满天星心智障碍者家长互助公益慈善中心开设了这堂别具意义的美术课。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星星的孩子”表达自我的艺术港湾。课程的设计充满了巧思,从四季主题创作到企业定制画,涵盖了丰富多样的绘画形式;从水彩晕染到黏土塑形,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的艺术体验。每节课都会通过视觉指令与触觉体验,引导孩子们用色彩与形状传递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董方毅表示:“传统的美术教育更注重技法的提升,但对于孤独症孩子,在教学时要更关注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指导他们完成任务,并在集体中协作。”董方毅本身是美术专业出身,因为家人患有孤独症,所以他更懂得如何将技法教学转化为适合特殊群体的“艺术疗愈”。

六年前的第一堂课,董方毅面临着诸多挑战。他面对的是一群连握笔都困难的孩子。“有的孩子手指僵硬,在涂色时颜料总是溢出线框;有的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对指令毫无反应。”他回忆道。但他没有放弃,通过分步骤示范、重复性练习以及正向激励,慢慢地,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控笔技巧,他们画出的作品常常令人惊喜。

艺术疗愈:助孤独症孩子搭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4月2日,一名孤独症少年正在专心作画。

17岁的睿睿是首批学员之一。她的画色彩浓烈、笔触奔放,看似随性却暗含韵律。董方毅评价道:“同样是画风景,她的视角总带着独特的生命力。”睿睿的母亲更是欣喜于女儿的改变:曾经急躁易怒的孩子,如今能安静作画数小时,甚至还会主动向熟人微笑问好。“画笔成了她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母亲感慨地说。

近年来,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孩子们的画作不再仅仅装点着画室,还走向了公众视野。他们的系列作品被制成明信片与企业产品联名销售,部分销售额捐赠至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在手机壁纸平台上,孩子们的画作下载量居高不下,评论区里挤满了“被治愈”的留言。

艺术疗愈:助孤独症孩子搭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这是西安市满天星心智障碍者家长互助公益慈善中心与企业联名制作的明信片。

西安市满天星心智障碍者家长互助公益慈善中心理事长陈傲说:“公众的认可让孩子们意识到,他们的作品是有价值的。”孤独症儿童的艺术天分需要不断地发掘、耐心地培养,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潜力被外界看见、认可和欣赏。

课程尾声,董方毅轻抚着未干的画作,深情地说:“每一幅画都是他们内心的星辰大海。”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合影,有人咧嘴大笑,有人羞涩低头,但每一双眼睛都闪亮如星。

本文通过讲述西安市满天星心智障碍者家长互助公益慈善中心为孤独症孩子开设美术课的事例,展现了美术教师董方毅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独特教学方法。孩子们在美术课上取得进步,其画作获得公众认可,不仅体现了艺术对孤独症孩子的疗愈作用,也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和发掘孤独症儿童的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802.html

(0)
行云乐易行云乐易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