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该赛事时隔20年重回北京。报道了中国队在比赛中的成绩,以及队员范可新的表现与心声,还介绍了技术官员曲励、康复师王宪瑞在赛事中的工作和感受,展现了中国短道速滑队在米兰冬奥会前的拼搏与准备。
3月14日至16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在首都体育馆盛大举行。这一国际顶级赛事,在时隔20年后再度回到北京这座充满冰雪记忆的城市,无疑吸引了众多目光。
比赛期间,赛场上精彩刺激的较量一场接着一场,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中国队在此次比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收获了男子5000米接力银牌和男子1500米铜牌。距离2026年米兰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队深知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他们将继续在细节方面下足功夫,全力以赴力争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张晶坚定地表示:“我们会正视目前存在的不足,勇敢直面各种挑战。尤其是在心理建设、后程耐力、体能和速度这些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2025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男子5000米接力A组决赛中,中国队选手刘冠逸(左)在赛场上奋力拼搏。 (新华社记者 孙非摄)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中国队队员范可新身上。当走下赛场,面对“这是第几次参加世锦赛”这个问题时,范可新陷入了沉思。时间回到2011年的英国谢菲尔德,那时年仅17岁的她初登世锦赛舞台,便一鸣惊人,一举收获了女子500米金牌。此后,她在各类赛事中披荆斩棘,赢得了百余枚奖牌,其中包括11枚世锦赛金牌以及北京冬奥会金牌。
然而,今年的短道速滑世锦赛之旅对范可新来说并不顺利。在3月16日下午进行的女子500米1/4决赛中,她不慎摔倒。但范可新并没有气馁,她坚定地说:“希望下个赛季能稳定发挥,拿出更好的表现。”
在中国短道速滑队中,有着3届冬奥会经历的范可新展现出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在3月14日进行的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1/4决赛中,中国队因失误出局。赛后,范可新第一时间为队友“解压”,她语重心长地说:“失误会帮助运动员蜕变,我也是在历练中不断成长,在挫折中不断前行。”
北京冬奥会后,范可新曾暂时离开赛场。直到2023年底举行的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她才重回国际赛场。回忆起刚归队时的情景,范可新感慨道:“刚归队时真的很不适应。我肌肉消耗非常快,再加上伤病困扰,给训练带来了很多困难。但重新站上赛场,我心中还有梦想,我希望能尽快找回状态。”
每一次与队友配合、每一次踏上赛场,都让范可新感到无比幸福。踏实走好每一步,是她每天的行动指南。她满怀期待地说:“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希望中国短道速滑越来越好。”
除了赛场上的运动员,赛事背后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作为本次短道速滑世锦赛的国内技术官员代表,曲励最近格外忙碌。上一次世锦赛在北京举行时,他担任赛事终点裁判,而如今,他已是中国滑冰协会短道速滑裁判委员会主任,在本届世锦赛期间负责协调工作。
再次来到赛事现场,69岁的曲励感触颇多。他说:“运动员新人辈出,老场馆焕新升级,喜欢短道速滑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冰雪人,我特别欣慰。”
本届世锦赛,很多环节都融入了舞美灯光的特别设计。多元音乐、多彩视频、多维互动,为现场观众打造了一场酷炫的视听盛宴。场馆的改造,让曲励尤为感慨:“上一次世锦赛,首都体育馆还没有这么时尚,北京冬奥会周期的改造让这座老场馆迈上了新台阶。”
有着50多年历史的首都体育馆承载着新中国体育的诸多记忆,也是我国冬季运动发展的“大本营”。北京冬奥会后,首都体育馆又陆续承办多项重要的冰上国际赛事。曲励介绍说:“单是制冰车,这些年就经历了从柴油机、汽油机、液化气到纯电动的变化。制冰设备越来越先进,场地也越来越环保。无论是整体设备还是附属设施,首都体育馆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
回顾2005年短道速滑世锦赛,曲励是为数不多的中国裁判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裁判涌现,他们积极参与国际赛事的执裁工作。曲励欣慰地说:“裁判的后备力量更强大了,梯队建设也更完善。目前,国际滑联已经有3名裁判长级别的中国裁判,在北京冬奥会等重大赛事中,中国裁判以专业的表现赢得了各方信任。”
展望未来,曲励充满希望,他说:“我们是跟着项目一起成长起来的,现在冰雪运动发展愈发火热,未来值得期待。”
还有中国队康复师王宪瑞,在短道速滑世锦赛期间,他每天忙得连轴转。他介绍说:“由于赛程密集,队员们在结束一场比赛后,要及时进行肌肉放松,为下一场比赛做好准备。运动员的参赛强度很大,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恢复身体状态,让他们在比赛中有更好的表现。”
自2021年4月进队以来,王宪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队员们训练后的康复治疗要缓慢施力、逐渐加力,不然肌肉会紧张。每个队员情况不同,他记得住每个人的康复“处方”,在他们训练结束前就准备好仪器和设备。王宪瑞坚定地说:“我们为每名队员都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他们奋力拼搏,我们也要全力以赴。”
王宪瑞表示:“赛时最忙,要全天候做好保障,平时也经常忙到深夜。但只要能帮助队员们精神饱满地去比赛,一切都值得。”
跟随队伍竞逐国际赛场近4年,他时常被队员们的拼搏精神打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取得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金,他在现场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王宪瑞回忆道:“很多队员都流下了眼泪,我也十分激动。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让五星红旗在赛场上高高飘扬。作为保障团队的一员,我看到了胜利的来之不易,也更明白了拼搏的意义。”
如今,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脚步渐近,队伍的训练节奏更快、强度更大,这也对保障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王宪瑞说:“我非常荣幸能和队员们共同奋斗,每个人都做好分内事,才能离梦想更近一步。”
本文围绕2025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展开,既介绍了中国队在比赛中的成绩和未来目标,也讲述了队员范可新的赛场经历与心声,还展现了技术官员曲励、康复师王宪瑞等幕后人员的工作和付出。各方都在为中国短道速滑事业努力,共同期待在米兰冬奥会上取得更好成绩,体现了中国短道速滑团队的拼搏精神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