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娟子〉:跨越时空,感受徐秀娟的信仰与担当,从〈娟子〉话剧,探寻青年的信仰与成长之路

本文围绕东北林业大学原创话剧《娟子》展开,详细介绍了剧中主角徐秀娟的生平事迹,包括她与鹤结缘、求学东林、投身自然保护事业并壮烈牺牲的过程。同时,讲述了参与话剧演出的学生们的经历和感悟,以及他们从徐秀娟精神中汲取的力量,探讨了青年信仰和成长的话题。

话剧〈娟子〉:跨越时空,感受徐秀娟的信仰与担当,从〈娟子〉话剧,探寻青年的信仰与成长之路

在话剧《娟子》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徐秀娟和同学在公园坐船游玩,他们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一边畅谈着理想。这温馨而美好的画面,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对未来的憧憬。(东北林业大学供图)

00 后大一新生杜欣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到学校才 1 个月,就站在了全校舞台的中央。那是在东北林业大学(以下简称“东林”)的科学会堂,原创话剧《娟子》正在进行第八次上演,而她则饰演女主角“娟子”。直到现在,当时的场景她都历历在目。娟子,本名徐秀娟,是东林的校友,也是全国首位环保烈士。1987 年 9 月 16 日,在江苏盐城,徐秀娟为了寻找走失的白天鹅,不幸溺水身亡,年仅 23 岁。那首传遍大江南北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正是徐秀娟的感人事迹。对于几十年前徐秀娟所作出的人生选择,杜欣雨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她真诚地说:“她把丹顶鹤当家人,为了家人做什么事都是应该的。”### 把“鹤魂精神”传下去徐秀娟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也正因这群可爱的精灵栖居于此,人们亲切地把这座城市唤作“鹤城”。1981 年,17 岁的徐秀娟跟随父亲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开始负责养鹤、驯鹤的工作,大家都亲热地叫她“娟子”。从资料照片上可以看到,娟子皮肤黝黑,牙齿雪白,眼神格外清澈,那是一种对鹤的热爱与执着的光芒。1984 年,东林野生动物系的几位教授到扎龙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发现了年轻有为的徐秀娟。他们一致建议徐秀娟来东林进修,而“想要干一番事业的”徐秀娟也在 1985 年来到了东林,开启了 1 年半的学习生涯。1986 年 5 月,毕业后的徐秀娟被选派前往江苏盐城支援创建珍禽自然保护区。远赴盐城的时候,她特意带了 3 枚鹤蛋,这可是给盐城自然保护区的一份珍贵礼物。在徐秀娟的精心照料下,3 只小鹤顺利破壳而出。这意味着丹顶鹤在低纬度越冬区人工孵化成功,徐秀娟成功攻破了当时的世界级难题。她还给小鹤们起了可爱的名字,分别叫龙龙、丹丹和莎莎。在徐秀娟的不懈努力下,盐城自然保护区逐渐成规模,包括丹顶鹤在内的很多鸟类都来此过冬。然而,1987 年 9 月 16 日,为了寻找两只走失的白天鹅,徐秀娟因疲劳过度,淹没在了沼泽里。事后,她被追认为我国环保战线第一位烈士。多年来,东林一直积极探索用文化产品传承徐秀娟的英雄事迹。东林团委艺术教育与实践科科长宋晔从事学生艺术指导工作已有 20 多年,她说学校曾编排过舞蹈《鹤魂》、短剧《鹤娘》,但“(感觉)还没有把这个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宋晔也曾想过排“大剧”,可又觉得“有点天方夜谭,没有专业的学生,也没有专业的老师”。然而,排“大剧”的想法并没有被搁置。东林团委副书记宋天宇和宋晔反复商量后决定,虽然困难重重,但也要迎难而上。他们认为“因为这部剧一旦排出来,对学校文化传承、对学生成长很有利”。2020 年年底,《娟子》剧本创作工作正式启动。2021 年 10 月,校团委面向全校学生招募演员,经过层层选拔,54 名学生从 200 余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正式演员。剧本创作启动后,宋天宇心里其实没什么底气,也不知道能走到哪一步。直到首次面试演员时,他才看到了希望。当时,导演让学生在活动中心模仿兔子觅食、蛇受到攻击的表现。宋天宇看后觉得这个剧一定能排好,因为学生们的表现正是丹顶鹤身上应有的活力。2022 年 4 月 18 日,《娟子》在云端成功首演,近 7 万名海内外校友、东林师生线上观看,点赞量近 30 万。这部剧全方位展现出徐秀娟与鹤结缘、东林求学、投身自然保护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东林党委书记张志坤观看了首场演出后表示,徐秀娟身上所体现的“鹤魂精神”是东林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代东林人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截至目前,《娟子》以每学期至少演出 1 场的频次,已在校内演出 8 场,先后有近千名学生演员以生动演绎向徐秀娟精神致敬、告白。东林团委书记李晶才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每年开学季和毕业季都会安排演出,让新生和毕业生看。”这样做是为了让新生迈进校门就知道东林“鹤魂精神”,也让毕业生走出校门带着这种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娟子》第八次上演时,有东林 2000 余名本硕博新生代表,以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省内 10 所高校、400 余名青年师生代表观看。“我们想让越来越多青年学子知道徐秀娟精神。”李晶才坚定地说。### 朝着心中目标迈进就是青年人的信仰在《娟子》中,角色“大毛子”有点特殊,它是一只雄性丹顶鹤,没有台词,完全靠演员舞蹈来表现鹤的灵气。一些同学认为,这个角色没有台词“不出彩”,全靠动作“挑战有点大”。外国语学院 2022 级俄语专业本科生杜泽明却选择了这个角色。他先后 3 次出演,还自嘲自己是“表演型人格”。

话剧〈娟子〉:跨越时空,感受徐秀娟的信仰与担当,从〈娟子〉话剧,探寻青年的信仰与成长之路

徐秀娟(左)即将奔赴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出发前,她回到家乡齐齐哈尔,与家人团聚,并与母亲作最后的告别。(东北林业大学供图)

起初,加入剧组时,杜泽明认为这个角色可能和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歌剧、舞剧一样,“一边唱一边跳”。进来后他才发现,自己的角色就是丹顶鹤,没有台词和歌唱。导演告诉他:“在舞台上你不是一个人类,而是一只鹤”。“既然答应演这个角色,就要演好。”几乎没有舞蹈经验的杜泽明硬着头皮穿上演出服,扮起了丹顶鹤。第一次演出,他并不满意,“感觉很稚嫩,动作没有感情”。总结原因时,他认为可能是没有深入研究徐秀娟的事迹,“完全是为了演出而演出”。第二次出演前,他除了精进自己的动作,还查阅了大量资料,熟悉徐秀娟事迹,“她的精神很触动人心”。第三次出演时,他决定抛开一切,尽情享受舞台,“舞蹈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语言,我想通过自己的动作把丹顶鹤生死相依的感觉演出来”。第三次演出后,杜泽明对自己很满意,“我呈现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大毛子’”。东林副校长张春雷当时也在台下,杜泽明的表演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感受到他在享受舞台,演出后我还看了回放,他一抖翅膀感觉真的和丹顶鹤一样”。杜泽明说,3 次演出让自己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新思考。此前,他常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觉得自己和这些人物有距离感,“他们做了让人敬佩的事,只不过太遥远了”。出演话剧,让他和先进人物的距离拉近了。“徐秀娟学姐从小到大和父母一起保护丹顶鹤,她把鹤当作家人。她的信仰就是让鹤好好生活,让每一只鹤都有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她的英雄事迹,我能感同身受。”杜泽明感慨地说。提到青年信仰话题,徐秀娟母亲扮演者、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 2024 级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孙镔琪说,她出演这部话剧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徐秀娟身上的信仰力量。“不管做什么事,脑子里肯定得有一个奔头,就像徐秀娟一样,一心一意保护丹顶鹤,这就是青年该有的信仰吧。”徐秀娟的另一名扮演者、生命科学学院 2022 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罗锦霞也谈到了她眼中的青年信仰。在她看来,青年信仰是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态度。青年应该从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中汲取养分,将这些积极向上的内容汇聚成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话剧〈娟子〉:跨越时空,感受徐秀娟的信仰与担当,从〈娟子〉话剧,探寻青年的信仰与成长之路

徐秀娟(右)与张教授对话。(东北林业大学供图)

“青年信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像我扮演的徐秀娟学姐一样,她把保护鹤当成自己的信仰,一种朴素的信仰。”罗锦霞说。### 可以焦虑但不要躺平杜欣雨是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的大一新生。开学报到不久,得知《娟子》剧组招演员,这个与徐秀娟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女孩主动报名。她的理由很简单,“我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徐秀娟”。零表演基础的她在导演梁西看来“眼神很清澈”,最终被定为徐秀娟的扮演者。偌大的校园还没熟悉,就要投入紧张的排练中,当时的杜欣雨时常感到不自信。排练时,某些地方处理得不好,会被导演打断,杜欣雨特别担心自己没法完美呈现这个角色。因为没有表演基础,杜欣雨的台词说得不自然,“就好像在念台词,没有感情”。为了融入角色,每天排练完,她都用手机查阅徐秀娟的新闻报道,“我想达到一种境界,就是我演话剧的时候,我不是杜欣雨,而是徐秀娟”。经过 1 个月的揣摩、排练,杜欣雨呈现的角色已不再生硬。“没有技术的表演反而是最好的表演。”梁西这样评价杜欣雨的表现。罗锦霞回忆自己在扮演“娟子”时,也有不自信的状态。因为比之前的扮演者胖一点,当时她很难将自己带入进去。“现在想来很奇怪,我为什么要和别人比,我尽自己最大努力演好就行了。”罗锦霞曾一度想过放弃。当时,她一直在想怎么去找到之前扮演者的状态,再加上她的学业任务比较重,“生命科学学院的‘卷’在全校都出名”。在这种状态下,罗锦霞每次上台前都有一种恐惧感,“我浑身都在颤抖,一步都走不了。担心要是演不好,会影响接下来 10 多个同学的戏”。导演看出她状态不好,主动安慰她,让她“勇敢做自己”。罗锦霞的妈妈也一点点鼓励她,让她放下包袱。慢慢地,她找回了自信,也找回了自我。从话剧舞台回到人生舞台,焦虑、不自信的状态依然存在。杜欣雨留给梁西的印象除了“清澈的眼神”,还有刻苦学习的样子,“只要不排练,她就去复习功课了”。在杜欣雨看来,学习很“卷”,适度焦虑是没问题的,“这能转化为前进动力,但过度焦虑就影响身心健康了”。罗锦霞也认为,年轻人应把焦虑转化为动力,“就像徐秀娟学姐一样,做好人生规划,一步一步来”。当年,为了尽快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徐秀娟申请将在东林两年的学习压缩到 1 年。最终,徐秀娟用 1 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学业。“我觉得我和徐秀娟学姐的相同点在于,我也是个有规划的人。”罗锦霞说,自己从小的梦想是当老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参加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并已通过一科。大一、大二寒暑假期间,她回到云南老家,参加当地组织的公益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教小学生生物知识。“只要有目标,就有实现的可能。”她说。杜泽明也很钦佩徐秀娟的人生规划性,“我感觉她是一个对自己未来规划很清晰,或者说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值得我学习”。杜泽明学习的是俄语专业,身边的老师、同学都说这个专业以后就业问题不大,尤其是在黑龙江。但他自己觉得“不踏实”,“学语言得学精、学透才可以。”已经大三的他决定考研。在下这个决定之前,杜泽明和女朋友一起去南方某互联网头部企业观摩面试。透过玻璃,他感受到了“肉眼可见的‘卷’”。严肃的环境、冷漠的面试官、侃侃而谈的应聘者,给这个大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必须提升自己,才能赢得主动”。联想徐秀娟的那个年代,杜泽明说,虽然那个年代不会像现在这么“卷”,但是徐秀娟也会有自己的焦虑。比如,丹顶鹤的蛋能不能孵出来?成活率如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焦虑,做好自己,就能收获成长。”杜泽明说。

本文通过讲述东北林业大学原创话剧《娟子》的创作和演出情况,展现了环保烈士徐秀娟的英雄事迹,以及参与演出的学生们从她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徐秀娟的“鹤魂精神”成为东林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青年学子传承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同时,学生们在演绎过程中对青年信仰和成长有了新的感悟,认识到可以有焦虑但不能躺平,要像徐秀娟一样有目标、有规划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722.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