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迹科技弃A转H,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将诞生?

本文聚焦商用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商云迹科技,介绍其赴港上市的情况,包括过往上市经历、投资者阵容、公司业务与研发实力、融资情况、财务数据等方面,展现了该公司在机器人服务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潜力。

导语:过去三年间,云迹科技虽然净亏损幅度在逐年收窄,然而每年的亏损金额依旧过亿。不过,这似乎并未阻挡其迈向资本市场的步伐,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即将诞生。

3月21日,商用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商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迹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它是第六家以18C上市章程赴港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2年2月,云迹科技就曾完成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但时隔3年,也就是今年3月,这家公司宣告辅导协议终止,随后毅然选择了弃A转H。

在18C章程下,云迹科技拥有强大的投资者阵容。其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包括阿里、联想、腾讯、启明创投以及携程;资深独立投资者则有安徽人工智能公司和河南科投。

凭借在酒店等场景下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除了上述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外,云迹科技此前就已经吸引了中信证券、光控众盈、海银资本、沸点资本、中移创新产业基金等知名机构的投资。

腾讯、阿里等巨头纷纷押注,三年前云迹科技的估值就已超40亿。

云迹科技创办于2014年1月,专注于商用机器人产品的应用与技术研发。它主攻智能机器人产品化、商业化运营,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服务智能体生态系统。

从能够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机器人,到能够简化决策的智能软件平台,云迹科技借助智能体,提供适应性强、可扩展、以消费者为中心且面向未来的产品及服务。

现年53岁的云迹科技创始人支涛,拥有10余年的传感器和自动化工作经验。她曾任北京英维思科技CEO、上海埃蒙特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带领的团队在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室内定位导航等方面积累了多年的技术和市场运营经验。

云迹科技总裁胡泉,拥有逾20年的企业管理和战略发展工作经验。他曾任RI国际中国区业务总监,尼尔森互联网中国区业务副总裁、VP,秒针系统首席运营官COO。

在支涛和胡泉等人的带领下,云迹科技整合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涵盖AI、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系统、人机交互、微电子和传感器技术。公司内部研发团队不断努力扩展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以量身定制满足不同行业的特定需求。

招股书显示,在2022 – 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云迹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6776.1万、6944.3万、5738.6万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42.0%、47.8%、23.4%。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2025年3月12日),云迹科技在中国拥有979项注册专利及487项专利申请,还有167项软件版权。公司各项特专科技产品的知识产权,均由其研发部门自主研发。此外,云迹科技还受邀参与制定了26项技术及行业标准。

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自成立以来,云迹科技共计完成了多轮融资,腾讯、联想、阿里、携程、科大讯飞等大厂纷纷入场押注。

2021年8月,云迹科技完成C轮2.65亿融资,投资方包括启明创投、腾讯、联想基金等,每股成本分别为38.86元及43.15元,投前估值为18亿元,投后估值为22.89亿元。

仅仅4个月后,云迹科技又完成了5.8亿元D轮融资,这也是该公司最近的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河南科投、启明创投等,每股成本为66元,投前估值为35亿元,投后估值为40.8亿元。

云迹科技弃A转H,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将诞生?

IPO前,支涛直接持股为9.73%,控制行使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合共约36.52%的投票权;联合创始人胡泉持股7.30%;联合创始人吴明辉持股3.99%;联合创始人李全印持股2.23%;员工持股平台云迹天使管理持股为7.08%。

此外,沸点资本持股10.70%,是第一大外部股东;科大讯飞持股12.54%的安徽人工智能公司持股9.57%;林芝腾讯持股9.09%;启明创投旗下QM165持股4.04%,北京启明持股1.35%,合计持股约5.39%;联想基金持股4.22%;阿里旗下杭州灏月持股2.94%;早期个人投资者张和光持股1.12%。

去年,云迹科技的机器人完成超5亿次服务,录得2.45亿收入,但仍有1.85亿亏损。

作为领先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企业,目前云迹科技主要推出了三代机器人产品。其中“润”系列和“格格”系列销量在行业内领先,2023年推出的机器人“UP”系列则是全球首批推出的复合多态机器人产品之一。

招股书显示,云迹科技的产品及服务组合主要包括机器人及功能套件,如YJ – 机器人、YJ – AIoT组件、YJ万物工具仓模块及智能控制模块;还有AI数字化系统,包括AI驱动的机器人基础服务及智能体应用。

其中,云迹科技的智能体应用包含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离身服务智能(HDOS)作为智能虚拟助手,具备AI礼宾服务、服务订单管理、投诉预警以及报告和分析工具等功能;YJ – Platform则是一个将HDOS集成到客户现有工作流程中的平台。

云迹科技弃A转H,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将诞生?

报告期内,云迹科技来自机器人及功能套件的收入分别约为1.35亿、1.20亿、1.89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3.6%、82.4%、77.2%;来自AI数字系统的收入分别约为2638.4万、2547.0万、5588.1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6.4%、17.6%、22.8%。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在2024年机器人智能体市场拥有可适应三维多层空间的机器人的参与者中,云迹科技的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和服务消费者数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云迹科技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单日高峰超过36000台。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来自酒店场景的收入计算,云迹科技在酒店场景的机器人智能体市场及智能体市场均排名全球第一。除酒店外,云迹科技的机器人还已在商业楼宇、医疗机构、工厂及社区等多个场景提供服务。

自成立以来,云迹科技已积累了超过3.4万名企业客户,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中包括超过3万家酒店和100家医院。

2024年,云迹科技的机器人完成超过5亿次服务,并于2024年12月单月执行超过186亿次指令。此外,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机器人已在中国329个地级行政区部署,几乎覆盖了此级别的每个城市。

报告期内,云迹科技的收入分别约为1.61亿、1.45亿、2.4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23.2%;毛利分别约为3927.1万、3915.7万、1.0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4.6%;毛利率分别为24.3%、27.0%、43.5%,呈逐年上升趋势。

云迹科技弃A转H,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将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云迹科技权益股东应占年内亏损分别约为3.65亿、2.65亿、1.8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以65.7%的年复合增长率收窄,分别约为2.24亿、1.20亿、2755.9万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云迹科技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06亿元。

本文详细介绍了云迹科技赴港上市的情况,其拥有强大的投资者阵容和一定的研发实力,在机器人服务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产品销量领先、市场排名靠前等。然而,公司也面临着持续亏损的问题,尽管亏损幅度在逐年收窄。未来,云迹科技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值得关注,其能否借助上市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实现盈利,仍有待时间检验。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738.html

(0)
东京迎荷东京迎荷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