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F首次净投放,货币政策走向多目标平衡

本文围绕3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展开,介绍了此次操作的净投放情况、背后的货币政策信号,还阐述了央行其他流动性投放工具的运用,以及MLF利率政策属性的变化和未来流动性管理的趋势。

为了确保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始终处于充裕状态,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果断开展了规模达45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此次操作期限设定为1年。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当月的MLF到期情况,当月有3870亿元的MLF到期。经过精准计算,3月实现了MLF净投放630亿元。这一举措意义非凡,因为这是自2024年7月以来,MLF首次实现净投放。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针对此次MLF超量续做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3月MLF超量续做,并且自去年7月以来MLF首次转为净投放,这一现象释放出央行全力呵护流动性的强烈信号,同时也鲜明地展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展望下阶段,为了实现稳增长、宽信用、稳预期的重要目标,货币政策目标预计将发生转变,转向多目标平衡,并且会充分兼顾短期流动性。如此一来,资金紧平衡的状态有望得到有效的调整。”

回顾过去,自去年10月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这一工具之后,买断式逆回购余额呈现出逐步增加的态势。这种变化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MLF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压力。受此影响,MLF延续了缩量续做的模式,其余额也从峰值的7.3万亿元逐步降至约4万亿元。

进入今年,央行继续积极行动,持续用好多种工具来投放流动性。在今年1至2月期间,买断式逆回购、MLF合计净投放超过1.3万亿元。这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成功保持了流动性的充裕,确保了货币市场利率的平稳运行。市场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普遍达成共识:接下来,央行将继续通过开展买断式逆回购等多种工具来投放流动性,以此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本月MLF改为多重价位中标,以往统一的中标利率成为历史,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退出舞台。权威专家对此进行解读时表示,采用多重价位中标后,MLF资金成本将总体下降。这一变化意义重大,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目前,央行拥有丰富的流动性工具箱,而且期限分布更加合理。从长期来看,有降准、国债买卖等工具;中期则有MLF、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及各类结构性工具;短期有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临时隔夜正、逆回购等。可以预见,未来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将更加高效精准,调控力度和节奏将更加科学灵活,能够更好地兼顾多重目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MLF回归到常规流动性工具的地位,未来买断式逆回购或许仍是中长期流动性的主要供给渠道。从价格层面来看,MLF采取多重价位中标后彻底解除了政策利率属性,未来7天逆回购利率可能会维持主要政策利率的地位;从量的角度来看,虽然本月MLF实现了净投放,但未来央行可能会继续逐步回笼MLF,买断式逆回购工具或将承担起中长期流动性的供给重任。

3月央行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实现净投放,这是自2024年7月以来首次净投放,释放了央行呵护流动性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还提及央行多种流动性投放工具的运用,以及MLF利率政策属性退出等情况,专家认为未来买断式逆回购或成中长期流动性主要供给渠道,央行流动性管理将更高效精准,兼顾多重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782.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