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法学院离休教授刘丰名先生于2025年3月25日凌晨辞世的消息,介绍了他的生平经历、在国际法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以及他一生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事迹,表达了对先生的深切缅怀之情。
根据武汉大学法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令人悲痛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当代中国声名远扬的国际经济法学家、中国国际金融法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武汉大学法学院离休教授刘丰名先生,于2025年3月25日凌晨1时07分与世长辞,享年96岁。
刘丰名先生1929年在重庆呱呱坠地。1946年夏天,他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考入了武汉大学法律系,在那里,他有幸受教于韩德培、燕树棠等法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为他日后的法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先生响应组织号召,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担任桂林市公安局副科长这一重要职务。在1950年,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事业。1954年初,先生调入公安学院武汉分院工作。时光流转到1984年,年过半百的他内心的学术理想再次被点燃,应韩德培先生的诚挚邀请,他重返珞珈山,先后担任法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曾兼任国际法学系系主任,开启了他在学术领域的又一段辉煌征程。
从重新回到教坛直至正式离休,先生在国际法学领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了整整21年。在这21年的时光里,先生始终保持着无比饱满的热情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他亲身参与到武汉大学国际法重点学科的建设中,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培育着每一株幼苗,为国家培养了上百名国际经济法博士、硕士以及其他国际法专门人才。在学术研究方面,先生致力于国际经济法的理论探索,先后出版了《现代国际法纲要》《巴塞尔协议与国际金融法》《国际金融法》《股份公司与合资企业法》等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著作和教材。在这些作品中,先生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他提出以国际投资金融法、国际贸易金融法、国际货币金融法三大领域为基本结构,并以之辐射国际经济法其他领域的国际金融法理论体系;他率先开展对巴塞尔协议的研究,并对金融电子化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成为我国系统研究国际银行监管体制的第一人;他创建了中国外资法规范层级理论,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引资立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基于这些卓越的理论贡献,他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当代中国著名的国际经济法学家”“中国国际金融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先生的学术生命与国家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同频共振。青年时期,他积极投身于革命洪流,为国家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年时期,尽管历经磨难,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从未放弃对法学事业的追求;晚年时期,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智慧,着力打造出一块中国国际金融法学的研究高地。2019年,先生荣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是国家对他一生贡献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先生的一生,是对党一片赤诚的一生,他拥有长达七十五载的党龄,每一年都镌刻着他对党的忠诚;先生的一生,是勤恳敬业的一生,在二十一年的时间里,他笔耕不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国际法学者的使命担当;先生的一生,是清正守正的一生,他为人正直,有着松柏般的气节,为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精神标杆。
如今,先生驾鹤西去,珞珈山上的苍松仿佛也在默默哀悼,东湖的碧水似乎也饱含着悲痛之情。先生的风范,如高山般巍峨,如流水般悠长;先生的学问,如星星之火,必将燎原。遵照先生的遗愿,后辈们应当铭记“鲜艳红旗飘万秋”的期许,继续为续写法治中国的新华章而努力奋斗。
刘丰名先生千古!
本文详细介绍了刘丰名先生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以及他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一生。先生在国际法学领域耕耘多年,取得了众多开创性成果,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他对党忠诚、勤恳敬业、清正守正,为后人树立了精神标杆。先生的辞世令人悲痛,但他的学术精神和高尚品质将永远激励着后辈为法治中国建设继续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