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海勃湾区文化馆开设的 2025 年市民文艺培训学校春季班的情况,学员们在不同课程中学习,文化馆将北疆文化融入课程,还引入非遗项目,为市民提供了学习和传承文化的平台。
“哒、哒、哒……”在乌海市海勃湾区文化馆那宽敞明亮的民族舞教室内,一阵有节奏的轻点地板的声音悠悠传来。寻声望去,只见一群民族舞学员正身姿轻盈地舞动着身躯。在经验丰富的老师张灵如的耐心带领下,他们全神贯注地练习着舞蹈的步伐和动作,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舞蹈的热爱和专注。
学员学习民族舞,零基础也能有模有样
这民族舞课程才开设短短几天,舞蹈教室内就热闹非凡。前来学习的市民们虽然大多都是零基础,但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已经把民族舞跳得有模有样。“大家动作一定要伸展开,像我这样。”老师一边认真地做着示范动作,一边耐心地指导着学员们。学员们紧跟老师的节奏,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动作,进步十分明显。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零基础的市民纷纷前来学习民族舞呢?原来,这一切都得益于新开设的 2025 年乌海市海勃湾区市民文艺培训学校春季班。乌海市海勃湾区文化馆办公室主任史晓宇介绍道:“这次文艺培训学校春季班如期开课,并且特别推出了一系列融合北疆文化特色的公益课程。除了音乐、舞蹈、美术等传统专业课外,还精心添加了形意拳等非遗类和民族乐器课程,一共有 20 门之多。而且,所有课程均面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目的就是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北疆文化,从而提升海勃湾全民文化素养。”
学员练习电子琴,感受音乐魅力
为了办好这次春季班,文化馆可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将北疆文化巧妙地融入到了每一门课程当中。在舞蹈课程上,学员们能够亲身体验到民族舞独特的舞蹈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内涵;音乐课程上,引入了马头琴等具有代表性的北疆音乐元素,培养学员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演奏能力;美术课程上,让学员以绘画等形式展现北疆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艺术创作灵感。学员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无尽的快乐,更成为了北疆文化传承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员室外练习形意拳,体验非遗魅力
今年,文化馆还做出了一个创新之举,将非遗引进了课堂,把形意拳、八段锦等非遗融入到了教学内容当中,为学员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形意拳、八段锦学员董素青兴奋地说:“因为我自己一直就特别喜欢形意拳和八段锦,一直梦想着有机会学习。正好借着这次文化馆开设这个课程,我就赶快报名参加了这次公益课培训。而且,这次给我们上课的是专业的形意拳和八段锦老师,这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次将北疆文化融入公益课堂,不仅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与展示的优质平台。乌海市海勃湾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与发展,进一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让更多人能够学习和传承北疆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介绍了乌海市海勃湾区文化馆 2025 年市民文艺培训学校春季班的情况。该春季班推出融合北疆文化特色的公益课程,涵盖多门传统专业和非遗课程且免费开放。文化馆将北疆文化融入教学,还引入非遗进课堂,学员们在学习中收获知识与快乐,成为文化传承一环。海勃湾区将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促进北疆文化传承。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