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在人工智能升温、科技股波动的背景下,英伟达和特斯拉两大科技企业面临的不同状况,同时采访7investing创始人分析AI行业发展、美股科技股回调、特斯拉价值及中国生物医药板块投资机会等问题。
在当下人工智能热度持续攀升、科技股波动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中,全球投资者对于AI行业龙头企业的前景看法变得越发复杂多样。
一方面,作为AI领域的领军者,英伟达在其2025年GTC开发者大会上再度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与精心的战略布局。大会上,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身着标志性的黑色皮夹克登场进行主旨演讲,延续了他极具个人特色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目光。然而,尽管大会现场发布了多款新品,还提出了宏大的愿景,但市场的反应却十分冷静,甚至透露出一丝失望。
当地时间3月18日,英伟达推出了新一代AI芯片Blackwell Ultra和下一代AI超级芯片Vera Rubin,并且做出重磅预测,公司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收入有望在2028年达到1万亿美元。不过,多位分析师指出,这些信息更多是对现有技术路线图的进一步深化,并未带来具有突破性的“惊喜”。受此影响,英伟达股价在演讲当天大幅下跌了3.4%,次日早盘仅实现小幅反弹,年初至今跌幅已接近15%。市场开始重新审视其未来增长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科技明星企业特斯拉也面临着重重挑战。进入2025年以来,特斯拉股价持续走弱,CEO埃隆·马斯克近日不得不紧急召开一场临时全员会议,以回应外界质疑并通报产品研发进展。但真正让市场担忧的是,公司在全球多个市场遭遇了严重的品牌危机。由于马斯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系密切,并且公开支持欧洲右翼政客,特斯拉不仅在欧美引发了大规模抗议,甚至在部分地区的门店和车辆遭遇恶意破坏,中美欧三大市场的销量也出现了明显下滑。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记者专访了7investing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imon Erickson。访谈围绕AI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英伟达面临的竞争格局、“七巨头”科技股的估值回调,以及当前中概股的投资机会等多个话题展开。Erickson不仅深入分析了AI芯片生态的演变,还对特斯拉未来商业模式的想象空间进行了深度剖析。
竞争对AI行业发展有益
记者提问:英伟达的GTC大会备受期待,但在大会当天其股价仍然下跌。在过去一年里,从最炙手可热的AI股票到被质疑长期增长潜力,你认为市场情绪对英伟达的转变是短暂的,还是反映了投资者对AI投资的更深层次担忧?
Simon Erickson表示:从长远来看,AI行业依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我们可以从数据中得到佐证,各大云计算数据中心近期纷纷公布了资本支出预算。微软宣布本财年计划投入800亿美元;亚马逊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将投入750亿美元作为资本支出。而这些资金将直接用于数据中心,主要用于采购英伟达的A100和H100芯片,这些芯片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的训练和推理计算。
所以,毫无疑问,AI行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趋势,并且有着巨额资金的支持。具体到英伟达,它在数据中心的AI加速计算市场中几乎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不过,在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竞争者进入这一领域。
他认为,AMD早已表现出对数据中心GPU市场的浓厚兴趣,并积极拓展业务。此外,像Cerebras这样的新兴企业即将进行IPO,它们的加入可能会带来新的市场格局变化。同时,许多科技巨头也在开发自己的AI芯片,以提高计算效率并降低能耗。
在计算领域,核心目标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计算操作,同时消耗尽可能少的电力。这正是为什么亚马逊研发了Inferentia和Trainium,而微软也推出了自研AI芯片。此外,Facebook(Meta)和特斯拉(Tesla)也在开发自己的AI专用芯片。这些企业之所以都要自研AI芯片,是因为它们每年在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就超过750亿美元,这是一笔巨额资金。目前,英伟达仍然是这一市场的主导者,占据了90%以上的数据中心GPU市场份额。尽管未来几年竞争将加剧,但英伟达依然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市场地位。
记者又问:提到市场竞争,你如何看待DeepSeek对英伟达带来的挑战?
Simon Erickson认为:总体来说,竞争是必要的,对行业发展是有益的。这有点类似于摩尔定律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芯片变得越来越高效,我们可以在处理器上集成更多的处理单元或晶体管。然而,现在仅仅提升芯片晶体管的计算能力已经不够了,更重要的是提升整个计算平台的效率。
所以,他个人认为市场上对于DeepSeek会对英伟达造成严重威胁的观点可能有些夸大了。事实上,如果新的技术能够提升计算效率、进行更高效的计算处理,这反而可能对整个行业带来长期的积极影响,使AI芯片和模型变得更加高效。
美股科技股回调很有必要
记者询问:你刚才也提到“七巨头”股票如亚马逊、苹果等,在过去几周经历了大幅抛售。你认为导致这轮抛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些公司能否重新获得高估值溢价?
Simon Erickson指出:首先,他认为这些股票被抛售是绝对必要的。它们之前的估值溢价已经高得难以持续。当我们谈到“七巨头”(Magnificent 7)时,指的是标普500指数中市值最大的七家美国科技公司,包括Meta、微软、亚马逊、苹果、英伟达、Alphabet(谷歌母公司)和特斯拉。这七家公司合计占据了标普500指数的33%。当然,标普500指数是基于市值加权的,但这七家企业的市值就占了整个指数的三分之一。
这些都是市值达到数万亿美元的公司。如果我们看标普500指数的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即一个相对稳定的市盈率衡量方式),以及单独观察这七家公司的市盈率,就会发现它们的估值已经高得离谱,市场价格过于昂贵。整体来看,自去年11月美国大选以来,标普500的周期性调整市盈率已经攀升至35倍。
这太贵了。过去二十年里,只有两次市盈率超过这个水平。第一次是在2021年股市狂热时期,当时这一指数的市盈率达到了38倍。而另一次是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市盈率高达43倍。所以,当标普500整体市盈率达到35到36倍时,市场整体估值已经变得过于昂贵。
再来看“七巨头”。这七家公司最近的市盈率达到了66倍——这简直高得离谱。英伟达的市盈率是66倍,特斯拉曾一度达到200倍市盈率。在这样的高溢价下,几乎没有办法为这些公司提供合理的投资理由。大量资金涌入这些公司,是因为市场对它们的信心和乐观情绪极高。
但事实是,估值已经过高,这次市场回调是非常必要的。对他而言,看到这几个月市场回落,反而让他松了口气。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他认为现在是一个调整投资组合的好时机——可以从去年11月以来被炒得过高的这几家大型科技公司中撤出,转而关注其他企业,无论是标普500指数内的,还是那些被市场忽视的优秀科技公司。市场上还有很多被低估、但值得关注的科技企业,并没有像“七巨头”那样受到太多关注。
车企还是AI公司?特斯拉需证明其长期价值
记者提问:特斯拉的股价在过去几周经历了最大的跌幅,累计下跌约50%。你认为这当中有多少是由于宏观经济因素造成的?又有多少是特斯拉自身的问题?
Simon Erickson认为:更多是特斯拉自身的问题。但他也先说明,特斯拉长期以来本身就被认为估值偏高,至少相较于其他汽车制造商是这样的。因为特斯拉其实并不只是一个汽车制造商。它更像是一家碰巧在卖车的人工智能公司。它还在车辆中不断集成自动驾驶软件,这套系统每月收费100美元。
当然,埃隆·马斯克也曾谈到即将推出的Model 2,这款车将用于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如果这一战略得以实现,特斯拉将不再只是和传统车厂竞争,而是进入像Uber、滴滴出行或Lyft这类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企业的竞争领域,不再只是一次性售车获取收入的商业模式。因此,特斯拉一直拥有较高的估值溢价。
不过,我们已经开始看到这种“光环”在过去几个月逐渐褪色。不可否认的是,埃隆·马斯克分身乏术,他目前确实身兼多职,精力分散。但我们回到公司本身,看看具体情况。
首先,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正在下滑。该公司主要销往欧洲的Model S和Model X,在去年第四季度的产量环比下降了33%,仅生产不到1万辆,而上一季度还生产了1.4万辆。换句话说,他们产量减少了,是因为市场对这些车型的需求明显不足。
另外,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也不理想。光是Model 3这一款车,在上一季度的全球平均售价就下调了近4000美元,从前一季度的36000多美元降到了32800美元左右。这说明他们正在通过0利率融资、补贴、税收优惠等各种方式刺激需求,因为车辆现在并没有以自然的市场需求销售出去。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特斯拉的重要增长市场,但那里也有强劲的本土竞争者,比如比亚迪,它现在推出了充电速度极快的新车型;还有蔚来,在高端电动车市场也表现出色。换句话说,特斯拉已经不是那个“独一档”的品牌了。
如果特斯拉希望其估值站得住脚,就不能仅仅当作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来经营。哪怕是在如今这个股价已经下调的阶段,如果你想投资特斯拉,它仍然需要在无人驾驶出租车或者更广义的AI业务方面获得成功,这样才能证明它的长期价值。
记者又问:特斯拉能否重获之前那样的高估值溢价?
Simon Erickson表示:就他个人而言,他把特斯拉这家公司分成三个部分来看。第一个部分是汽车和能源业务,也就是它现在的核心所在。第二个部分是看特斯拉能否让足够多的车辆上路,从而支撑起它的自动驾驶软件订阅体系,形成稳定的月度收入来源。第三个部分是它的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网络。
他个人认为,如果只把特斯拉看作是一家汽车公司,它的股票价值其实只有每股130美元左右。这是基于他花了整整一个月搭建出的估值模型得出的结果——这并不是一个利润率特别高的生意。而如果你希望进入利润率更高的业务领域,那就要看它在AI方面的布局,比如它购买了大量英伟达的芯片。
特斯拉在数据中心里放入这么多GPU,是因为它想要卖软件。它想让所有人先免费体验一个月的自动驾驶功能,然后让人们觉得这非常酷,愿意继续付费,每个月再交100美元。
如果这部分业务成功了,那么特斯拉的估值可能会上升到每股250美元,甚至达到300美元,也就是目前的股价水平。但是,特斯拉真正的价值爆发点,还是在于它能否成为一家真正的无人驾驶出行公司,即能够把无人车投入使用,让消费者买了车后不只是自己开,而是把车派出去给其他人当机器人出租车,从中获得稳定的收入,特斯拉则可以从每一单中抽取比如20%的佣金——完全没有人类司机,完全自动驾驶。
这其实就是特斯拉一直在研发的自动驾驶项目的“终极目标”,也就是隧道尽头的那束光。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真正实质性成果,但是已经有部分用户在体验全自动驾驶功能,或者车辆内置的自动辅助驾驶。特斯拉之所以现在就把相关硬件全部装到车上,就是因为公司知道这将是决定未来估值的关键。
所以回到问题——特斯拉是否配得上它的高估值?这要看你如何判断。如果你认为它就是一家车企,那它现在确实被高估了,因为它无法靠Robotaxi网络或者自动驾驶实现爆发式增长。但如果你认为它其实是一家AI公司,而且马斯克未来还有更多“魔术”可以展示,那么它现在的股价就被严重低估了。它的合理估值可能接近750美元,也就是说,如果它真的成功了,那它目前的股价可能只有其真实价值的三分之一。
中国生物医药板块值得关注
记者询问:最近几个月,中概股表现强劲。除了大家熟知的科技巨头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板块值得投资者特别关注?
Simon Erickson认为:中国的生物科技板块非常值得关注。
过去几年里,中国负责监管新药研发的机构进行了大量改革。我们能看到很多免疫肿瘤类药物在欧美药企那里取得了巨大成功,而现在中国也在这方面迎头赶上。
中国正在显著提升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力。不仅推动监管改革,也在细节层面不断完善,以支持本土药企,比如帮助它们推进研发,支持它们通过临床试验,有时甚至为它们与高校合作的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他认为,这将全面提升中国新药研发的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国内市场,也有可能让这些在中国诞生的新药进入国际市场,惠及全球。
他认为这个市场是真正的国际化市场。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都希望对本地区的药品有监管权,但他不认为这意味着欧洲、美国或中国开发出的药物不能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审批、进入市场或销售。他认为,只要标准提高了,对全世界的患者都是有利的。
他对中国及其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印象非常深刻。这个板块值得大家持续关注。
本文围绕人工智能与科技股背景,介绍了英伟达GTC大会后股价下跌、特斯拉面临品牌与销量困境等情况,通过对7investing创始人的访谈,分析了AI行业竞争、美股科技股回调、特斯拉价值定位及中国生物医药板块投资机会等问题,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市场参考和投资思路。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