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因需求刚性强在各大城市持续增长,导致热点区域周边道路被无序占用成为城市治理难题,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秉持相关理念,在划分路权、规范停放设施、优化出行接驳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问题。
在现代城市的交通版图中,电动自行车凭借其需求刚性强的显著特点,成为了各大城市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然而,这一现象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地铁站、各大商圈等热点区域周边的城市道路被大量电动自行车无序占用,这已然成为城市治理中令人头疼的一大难题。
不过,再难的问题,只要用心思考就会有解决之道。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始终秉持“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先进理念,在“一路一策科学划分路权”“因地制宜规范设置停放设施”“接驳优化出行最后一公里”等关键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努力,力求找寻到解决市民出行方式多样化与安全出行需求的最优解。
每年新改建自行车道300—700公里
在福田保税区红柳道(市花路—桃花路段),相关部门通过巧妙压缩机动车道空间,将原本的双向车道调整为单向通行。这样一来,腾出了3.5米宽度的空间,并将其改造为独立自行车道。醒目的行车标识与路中隔离护栏形成了双重保障,为骑行者提供了安全的通行环境。这种成功的模式早已在全市各区广泛推广。南山、罗湖、宝安、龙华、光明等区纷纷采用物理隔离、高差设计、机非隔离护栏等有效措施,新增独立路权非机动车道。
在光明区东周片区的华夏路(光明大道—双明大道),当地别出心裁地将两侧原人行道下沉,形成了2.5米宽的自行车道,并且以绿化带实现了人行道、机动车道的有效分隔。同时,利用人非隔离绿化空间下沉增设自行车停放区,大大减少了因非机动车停放产生的人非冲突。市民赵先生对此赞不绝口,他表示:“现在各行其道,骑行不再需要和行人抢道,消除了人车混行隐患。”
近年来,深圳市持续大力构建安全畅达的骑行网络,以每年300—700公里的速度稳步推进自行车道新改建工程。这一举措既让非机动车享有独立路权、专有车道,又能够充分保障机动车、行人通行安全通畅。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已累计完成3500公里自行车道新改建,总里程达4400公里,自行车道设置率从2016年底的9%大幅跃升至40%。
此外,市交通运输局还精心编制了《深圳市自行车道建设工作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利用2—3年时间,实现非禁限行道路基本具备明确的自行车通行路权。
因地制宜增设停放设施
针对地铁口周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挤占人行通道等突出问题,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借鉴北京、上海、广州等同类型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深圳实际情况,制定了《深圳市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指引(试行)》。该指引统筹利用建筑配建以及建筑红线范围内挖潜空间、周边闲置空间、绿化空地等区域,合理供给非机动车停放设施,有效避免了道路资源被无序占用。
《指引》为全市停放设施建设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遵循“安全第一、空间集约、环境友好”的原则,构建了以配建非机动车停放设施为主、路外非机动车停车场和城市道路非机动车临时停放区为补充的供给体系标准。例如,首次提出按邻近绿化设施带、行道树设施带、机非隔离带、桥下空间、非机动车道的优先次序灵活利用空间的引导。
作为试点单位,宝安区严格按照指引要求,通过设置专门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改造公交接驳微枢纽等方式,积极开展地铁口周边交通微整治。目前,宝安区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建成地铁站点及出入口整治方案编制工作,针对每个站点乘客画像、停放需求、空间条件,“一点一策”制定逐个站点详细整治方案并加快组织实施。
龙华区在阳台山东站创新实践“科技赋能 多元共治”解决方案。在利用桥下空间增设1.5万个停车位的同时,依托区平安建设中心,零成本孵化“浪小安挪车e站”小程序,对违规停放实行“渐进式”管理方式,实现日均违停量同比下降约84%。
光明区积极推动电动自行车“入园入企”,目前已有376个工业园区允许电动自行车入园停放,可停放电动自行车4万余辆,有效缓解了城市道路空间电动自行车停放压力。
接驳优化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目前,深圳88.7%的线路可接驳地铁口,全市轨道公交一次换乘覆盖率达93.6%,市民可轻松乘坐公交车到达地铁口。其中,133条编号B开头的公交支线专门接驳地铁口,助力片区微循环,大大提升了地铁公交接驳出行体验。
例如,B898线从荔枝花园直达丹竹头地铁站,仅在工作日开行,票价1元,运营时间为06:30 – 10:00,17:30 – 21:00。这条线路在缓解B882线拥挤的同时,还为片区居民提供了便捷顺畅的双向地铁接驳服务。
B619中英街地铁接驳线,在沙头角地铁站至中英街提供接驳服务,方便市民到中英街购物、品尝美食。B882线则是一条单向环形公交车线路,票价1元,发车频次高,共设站10站,分别为沙西桥、富源居、沙西小学、南岭村社区、南岭文体中心、荔枝花园、丹竹头地铁站、丹竹头社区、丹竹头小学、吉厦街。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直接坐上公交车,实现通勤通学“两不误”。
本文介绍了深圳电动自行车因增长带来的城市治理难题,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通过科学划分路权、规范设置停放设施和优化出行接驳等多方面举措,有效改善了电动自行车出行和停放状况,提升了市民出行体验,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