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相关内容展开,介绍了2024 – 2025年全球及涉华经贸摩擦的具体情况,包括指数变化、涉及国家和地区、行业领域等,同时还提及了发布的其他相关数据和活动信息。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全球经贸摩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3月28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贸促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全球经贸摩擦形势仍非常严峻”。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有11个月处于高位,指数月均值同比上升了18个点。到了2025年1月,该指数为106,而且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上升8.3%,环比上升1.8%。这一系列数据清晰地表明,全球经贸摩擦的形势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据中国贸促会发言人杨帆介绍,在涉华经贸摩擦方面,2024年有19个国家和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指数持续处于高位,指数月均值达到了135。进入今年1月,这19个国家和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指数较上月又上升了6个点。其中,美国涉华经贸摩擦指数最高,当月涉华经贸摩擦指数涉及金额同比上升3.1%,环比上升8.5%。从行业来看,电子、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和轻工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这些行业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贸摩擦压力。
杨帆还对不同维度的指数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国别指数来看,在监测范围内的20个国家和地区中,2024年美国、欧盟、印度、韩国和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半数及以上月份指数居高不下。特别是美国,其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最多,有超过半年时间在这方面名列榜首。从行业指数看,2024年电子、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化工等行业是引发经贸摩擦的主要领域。从分项指数看,2024年,在监测的五类措施中,其他限制性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和贸易救济措施数量分列前三位,进出口限制措施和其他限制性措施高位运行,贸易救济措施同比增加。
今年1月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美国、日本和印度位列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前三。监测范围内的20个国家(地区)共发布22项进出口关税措施,其他限制性措施指数居首位。同时,电子行业经贸摩擦指数继续领跑。杨帆提醒上述行业相关企业,应建立长期预警与应对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有关经贸摩擦。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它是由中国贸促会编写的趋势监测指数。月度指数以2017年的月平均情况为基期(即2017年月平均 = 100),用于反映当月全球经贸摩擦相对于基期的变化情况。当一段时间内指数上升时,表明全球经贸摩擦形势趋于紧张;反之则表明形势缓和。具体而言,指数值大于等于100,表明摩擦处于高位;小于100但大于等于75,表明摩擦处于中高位;小于75但大于等于50,表明摩擦处于中位;小于50但大于等于25,表明摩擦处于中低位;小于25则代表摩擦处于低位。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除了公布经贸摩擦指数相关情况外,还发布了2月全国贸易系统商事认证有关数据,发布了《中国博览会和展览会2025》。此外,还宣布中阿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将于4月27日至3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2025金砖国家女性领导力论坛将于4月28日在北京举办。
本文通过中国贸促会发布会内容,呈现了2024 – 2025年全球及涉华经贸摩擦的严峻形势,包括指数变化、涉及国家和行业等多方面信息,同时提醒相关企业建立应对机制,此外还提及了贸促会发布的其他数据和即将举办的活动。整体反映出当前全球经贸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需积极应对经贸摩擦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318.html